让“淡水鱼之王”军鱼“跳”上大众餐桌,金洞“90后”邓玺炳厉害了!

陈程 郭利 邓素刚 郭碧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8 11:48:3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程 郭利 通讯员 邓素刚 郭碧

518日早上630分许,永州市金洞管理区金洞镇油胜村,“90后”邓玺炳又像往日一样早早来到鱼塘,开始“伺候”他的“宝贝”军鱼。

检查水质、巡塘、投喂……他一步一步做得一丝不苟。看着鱼塘里的军鱼一天天长大,他累并快乐着。

军鱼学名光倒刺鲃,因其鳞片大而整齐,犹如古代将军的铠甲而被俗称为军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连鳞片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邓玺炳向记者介绍,作为高营养价值名贵鱼种,军鱼“淡水鱼之王”名头远播,经济价值是普通鱼类的好几倍,可它对水质要求太高,喜欢在水流清澈多乱石的活水环境中生活,因而养殖成功的不多。

“金洞拥有80万亩连绵林海,被誉为‘湘南明珠’,这条河发源于金洞林场腹地,沿途人烟稀少,纯净无污染,为养殖军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邓玺炳指着门前清可见底的上古河说。

邓玺炳的父亲邓建华2010年就开始鼓捣军鱼养殖,可由于鱼塘渗漏、技术简单、管理粗放等原因,而难成气候。

今年30岁的邓玺炳技校毕业后就离家南下打拼。2023年,随着金洞高质量发展风生水起,已在广东站稳脚跟的邓玺炳积极响应家乡政府“回家乡、建家乡”号召,毅然放弃原本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家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下定决心做大做强军鱼养殖产业,让“淡水鱼之王”“跳”上大众餐桌,为家乡推进乡村振兴尽一份力量。

军鱼养殖在我爸手中没有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设施没有建牢。”邓玺炳清晰认识到这一点,他把养好军鱼的第一步放在鱼塘和引排水系统改造上。

“白天参与施工,抬钢筋、灌水泥,什么都做。晚上测量放线,常常忙到深夜一两点。”那段时间,看着儿子忙碌不停、日渐消瘦的身影,邓建华心痛不已。近半年的紧张施工,光塘堤就灌了200多吨水泥加固。

改造完成后,两口共8亩水面的鱼塘、400多米进排水渠焕然一新。塘堤、塘基全部进行硬化,塘底还铺了一层鹅卵石,进水渠引入上古河清流,排水渠不间断排放,保障军鱼全天24小时生活在活水中,实现“仿河床生态养殖”。

养好军鱼,技术是关键。除了学好父亲“手把手”传授的技术,邓玺炳每年赴江西、广西等地军鱼养殖基地进行系统学习。他还自己实践摸索出不少“独门秘法”。他采用酒糟加米糠混合发酵制作而成的鱼食,成为军鱼爱吃助长的生态“美食”。

好山好水产出好鱼,邓玺炳生态养殖出的军鱼广受食客赞誉。一位在广东省发展的金洞籍创业成功人士,近五年来每次回到家乡,都不忘来上一条一饱口福。临行,还总要带上数十条到广东送给亲戚朋友。

今年春节前,邓玺炳养殖的军鱼迎来销售高峰。邓建华回忆:“从腊月二十三到腊月二十八就没有停过,打包机都打得冒烟。到腊月二十八所有能卖的鱼都一销而空,最后自家过年都没有吃上自己养的鱼。”

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邓玺炳开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网上平台,推广、销售军鱼,赢得一片好评——

“煮汤比牛奶还白……”“做鱼生的天花板。”“在株洲有幸品尝到金洞溪水军鱼,味道不错。”……

如今,邓玺炳的鱼塘存塘军鱼1万余条。去年,他以平均100元每公斤的价格销售军鱼5000余条,销售额80余万元。

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 邓玺炳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另一口4亩水面的鱼塘正在实施改造,预计下半年即可投用。他还正在学习军鱼繁殖技术,预计明年开始实施军鱼幼苗繁殖,“到时,就不用再去外省引进鱼苗了,并且推进了产业升级。”此外,农家乐、垂钓等项目也在积极谋划中。

责编:陈程

一审:陈程

二审:严万达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