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8 11:56:59
马王堆丝织文物珍品“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的数字孪生模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林静渝 李叶 粟宇柔
2000多年前的东方睡美人辛追正越来越“现代”。她的“新衣”首次闪亮登场,她钟爱的坐垫一跃成为“最早丝织坐垫”,她所在时代的流行字体和纹样将融入现代人的日常。
这好似一场辛追夫人的“反向穿越”,而推动者是不再满足于“回到古代”的现代人。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强调博物馆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与时代共振。
5月16日,湖南博物院在其举办的“湘韵新生”主题活动信息通告会上发布的一系列新发现、新成就,充分展现了新理念、新技术逐渐深度介入之下,原本“气质古老”的博物馆扑面而来的“优雅活力”。
辛追“新衣”与“旧衣”首次同台,多亏AI提速
辛追夫人的华服,修旧如旧不是新鲜事。修旧如初,底气何来?
“数字孪生模型同时为大家呈现了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的两种状态:2000多年前这件衣服制成的‘新衣’,出土后保存至今的‘旧衣’。”5月16日,湖南博物院数据中心主任何也发布了“探元计划2024·湖南马王堆丝织文物智能数字仿真复原”项目最新研究成果,“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数字孪生模型首次亮相。
纹样“千花千面”的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主人是辛追夫人。它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结合的丝织衣物,体现了我国西汉时期服饰纺织和印染方面的超高水平,是西汉早期贵族妇女的珍品服饰。
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
“旧衣”与“新衣”三维数字仿真模型
它的智能数字仿真复原是如何做到的?首次以毫米级精度还原马王堆丝织品极致复杂的织造印染“画衣”工艺,首次融合应用多项跨领域技术与跨学科文物研究成果,这两个“首次”促成了“修旧如初”和“修旧如旧”两种文物修复理念的首次同时呈现,并首次真实复现西汉丝织服饰的垂坠质感与动态效果。
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的三层复合结构(印花敷彩纱、丝绵、绢)与复杂纹样和“画衣”工艺,为脆弱的丝织文物数字复原带来极大挑战。
“显微镜级”超高清纹理纹样数字仿真
何也透露,应对挑战,AI帮了大忙。为了精准还原“画衣”工艺,研究人员利用AI辅助纹样生成,通过多模态文物数据训练等,最终实现“千花千面”,且生成精准纹样所用时间缩短到手绘时间的1/3。AI助力之下,效率倍增。如提取文物服饰上的污损、染料扩散等图像特征,“数字做旧”的效率比人工操作提升了百倍。AI工业质检技术应用于文物仿真“还原度检查”后,比人工质检效率提升了20倍。
AI工业质检技术应用于文物仿真“还原度检查”
沉淀三大核心数据资产实现技术普惠
据介绍,这个项目计划通过数据资产、技术和流程沉淀,在未来推出可复用的数字化工具,为促进丝织品、古代服饰等同类文物复原和活化呈现形成更加成熟的行业化解决方案。
科技“洞悉”马王堆画师“小秘密”,辛追坐垫成“最早”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国宝T形帛画竟然有多处改绘的痕迹?
在信息通告会上,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发布的三个新发现中,有一个让现代人觉得十分亲切的发现:绘画改绘。正如我们平时画画很难一次满意,马王堆汉墓中的画更是如此。研究人员在T形帛画的“帝阍”“神豹”等关键形象中,发现了多处改绘痕迹。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的改绘痕迹
比如一个天国守门神的后脑勺原本在更左边的位置,他的手上原来持有玉圭。喻燕姣推测,这幅画画了很长时间,玉圭作为礼器到后来不流行了,因此原来守门神捧着玉圭的底稿,改为了现在的拱手状。
为何马王堆汉墓发掘了50多年才发现?因为肉眼看不见这些痕迹,是研究人员用多种光谱成像技术对画进行检测时才发现的。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的改绘痕迹
喻燕姣还首次发布了另外两个有趣的新发现:辛追墓北边厢发现的两条枕巾中的一条,应该是坐垫,此次定名为绮地“乘云绣”茵席,这是考古发现最早的丝织坐垫。经过对文物遣策及挖掘现场文物分布的深入研究,她给出两个理由:绮地“乘云绣”茵席比绢地“乘云绣”枕巾做工粗糙;绮地“乘云绣”茵席出土时在墓主人的衣物罗地信期绣夹袍下方,这样的组合位置更加符合北边厢文物陈设所处的“宴饮中墓主人边吃饭边看歌舞奏乐”的环境。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识别出双凤“乘云绣”这一新发现的刺绣纹样。
辛追墓北边厢发现的两条枕巾中的一条,应该是坐垫,此次定名为绮地“乘云绣”茵席,这是考古发现最早的丝织坐垫。
辛追墓北边厢文物分布情况
此外,基于马王堆汉墓开展的数字博物馆项目“数字汉生活”也有新进展。“马王堆新汉隶字体”依托马王堆汉墓出土的13万余字帛书数据库,精准复现篆隶过渡期“蚕头燕尾、方圆并济”的笔法特征,重现汉字在汉代演变中的美学精髓。“马王堆纹样基因库”则是基于3000余组汉代漆器、丝织品纹样构建的系统性汉代纹样数据库,具有纹样高精度还原、文化寓意解读及二创功能,可为设计界提供“汉代美学工具箱”。它们和“纹样新生”展览一起,将于今年6月正式“拜访”现代的我们。
马王堆新汉隶字体
马王堆纹样数字基因库
(本文图片视频均由湖南博物院提供)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