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05-18 08:32:52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5月18日03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佳伟
省文物局日前公布全省首批乡村博物馆名单,益阳市有益阳洞庭粮仓民俗博物馆、沅江洞庭湖生物多样性科普馆、南县红色文化展示馆等6个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乡村博物馆,给乡村带来了什么?
益阳洞庭粮仓民俗博物馆:
助力乡镇旅游年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
5月14日,益阳洞庭粮仓民俗博物馆馆长夏红英开着面包车,将从外地觅来的打谷机等老物件运到博物馆。
益阳洞庭粮仓民俗博物馆位于赫山区八字哨镇竹湖村,由村里的废弃老粮站改造而成,陈列与农耕、民俗有关的文物和老物件约2.7万件,收集耗时20余年,耗资近800万元。
益阳洞庭粮仓民俗博物馆一隅。
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便是益阳粮食生产全流程复刻沙盘,馆内陈列着水排、风谷车等老农具,还有清朝乾隆年间的水田买卖合同。“这台风谷车是兰溪镇北岸新村70多岁的夏娭毑送给我的。”夏红英说。
博物馆参观和讲解都免费,去年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其中60%是学生,很多来自长沙的浏阳、宁乡。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义务讲解队伍,目前已达50多人。“讲解是为了向更多人科普。”夏红英的小学老师汤雨槐,已是古稀之年,也参加志愿讲解。
随着博物馆人气日增,八字哨镇推出“金家堤三湘党建第一村—卜豆壳生态农庄—苦竹湖生态园—益阳洞庭粮仓民俗博物馆”旅游线路,旺季可解决百余人就业,去年旅游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
沅江洞庭湖生物多样性科普馆:
去年接待1万多名参观者
“太震撼了,这简直就是一座洞庭湖的生物宝库。”前不久,中学教师黄文彬带领学生到沅江洞庭湖生物多样性科普馆参观,惊叹不已。
科普馆坐落于沅江市胭脂湖街道三眼塘村,仅700多平方米,却陈列着1060件珍贵动植物标本,涉及洞庭湖的生物有702种,共1万多个生物个体。这些标本凝聚了一个人50年的心血——沅江市疾控中心退休职工李文健,今年已75岁。
原本,这些标本展览于村里的两间平房内。随着标本数量越来越多,三眼塘村决定将用于出租的门面无偿提供给李文健,并出资近200万元装修。
沅江洞庭湖生物多样性科普馆各种鸟类标本。
记者走进科普馆,只见飞鸟、走兽栩栩如生,植物标本色泽鲜明、茎脉清晰,昆虫标本薄翼纹路纤毫毕现。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麋鹿等。
2016年,一对野生麋鹿因洪涝溺亡。李文健抢救制作标本,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在制作过程中被切割片溅到,左小腿留下一道伤疤。半个月后,两只麋鹿“重生”。
去年,科普馆接待1万多名参观者。“科普馆建在村里,拉动了旅游消费,更大的意义在于提高大家的生态环保意识。”三眼塘村村干部聂蓉说。
南县红色文化展示馆:
衍生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每到节假日,位于南县麻河口镇东胜村的南县红色文化展示馆,多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团体、学生群体。
展示馆分为“春潮涌动、润泽南洲”“星火燎原、照亮青春”“红色传承、根植沃土”“砥砺前行、开启未来”4个部分,通过100多件文物、图文、视频音像、蜡像等,展示青年毛泽东到南县考察教育、开展社会调查、寻找“改造中国与世界”方法的光辉足迹,讲述他在南县播下的火种照亮段德昌、黄克佐等热血青年的革命事迹。展示馆还配套红色文化广场、红军长廊、微长征2.5公里体验线路等。
位于南县麻河口镇东胜村的南县红色文化展示馆。
筹建发起人之一黄庆明,是革命烈士黄克佐的曾孙。他将曾祖父的烈士证、勋章等捐出陈列。为保证史料的准确性,黄庆明和专家团队一起前往汉寿县、安化县、湖南博物院以及湖北省潜江市等地考证,耗时1年多。
3年来,展示馆开展红色教育及研学活动130多次,接待省内外游客超5万人次。
黄庆明团队还打造集红色旅游、农景农教等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稻喜田园,去年带动15户村民户均增收16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
责编:宋姗姗
一审:郭朵朵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