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6 21:33:27
刘承智
竹产业作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用突出。湖南作为我国竹资源大省,竹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竹种资源丰富,具备天然发展优势。近年来,湖南在竹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已形成涵盖竹材加工、竹笋加工、竹工艺品制作、竹炭生产、竹纤维利用等多个产业体系。竹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竹地板、竹凉席、竹筷等产品外,还开发出了竹缠绕复合材料、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纤维纺织品、竹炭环保产品等一系列新型竹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益阳桃江、郴州、邵阳等地通过特色产业模式,已初步实现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的双向提升。
然而,与浙江、福建等竹产业发达省份相比,湖南竹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竹林经营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未充分释放,资源富矿亟待进一步激活。如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滞后,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存在短板,区域协同与三产融合滞后等。破解这些发展难题,需聚焦五大攻坚方向,系统推进资源提质、全链升级、品牌创新、要素保障、多元融合,实现从“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
资源提质,激活竹林“聚宝盆”。引进高价值竹种,开展多用途竹种的定向培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完善竹二产产品结构体系,为构建多元化产业链提供基础。推进竹林提质增效,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物联网监控系统”“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技术,推广竹林机械化生产、运输、加工,降低人工和运输成本,提升竹产业前端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竹产区作业道路、灌溉、用电、信息网络等设施升级改造,解决竹子砍伐与运输难题。
全链升级,构建产业“生态圈”。着力突破精深加工技术瓶颈,投资建设全竹循环经济示范园与“以竹代塑”产业园,系统推进竹根雕刻、竹叶黄酮提取等全竹利用技术研发。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依托资源禀赋实施定向招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攻关协作与信息共享,形成竹基复合材料研发、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服务配套的协同发展格局。创新构建“竹+”产业体系,开展竹林碳汇认证交易,开发竹基复合材料在建筑、汽车、航空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竹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构建“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服务体系。
创新品牌,打造产业“推动力”。“产学研”协同创新,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成立竹产业研究院,重点攻关竹纤维加工与循环利用、竹基新材料研发等关键技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试点建设“智能工厂”;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如开设竹产业相关专业,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品牌矩阵,打造“潇湘竹品”公用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快竹制品检验认证,满足国际市场高技术标准和多样化需求,突破贸易壁垒。
金融支持,打通要素“堵点”。设立省级竹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低产林改造、园区建设、技术研发等。开发金融创新产品,如“竹链贷”“碳汇贷”;与高校共建“竹产业订单班”,实施竹业“英才计划”,培养专业人才。整合各部门涉竹产业发展政策,建立立体型政策支撑体系,加大财政、金融、税收支持力度,开发绿色转型贷、竹林认证贷等金融产品。
多元融合,深耕“竹文旅”业态。深度挖掘湖南竹文化内涵,传承与保护竹类非遗,如“竹编技艺”“竹雕艺术”等,举办各类竹文化节庆活动。加强竹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竹主题景区与度假区、竹文化主题民宿等。加强竹产业与文旅体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如举办竹海马拉松、竹林瑜伽、竹养生度假等活动。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科技手段,提升竹文旅项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如开发VR竹海漫游、AR竹艺互动体验、AI虚拟竹文化讲解员等项目。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第68期中青一班学员,邵阳市政协副主席、邵阳学院副院长、民进邵阳市委会主委、邵阳市科协主席】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