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05-16 21:00:31
记者 蔡水潇 通讯员 周巧 王念初
5 月 11 日,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 美国爱尔眼科 CEO、全球首例飞秒激光角膜移植术缔造者、美国 FDA 首位华人眼科审查委员王明旭教授。以好莱坞电影《Sight》原型人物身份亮相的他,带着“让全球共享眼科智慧” 的使命,在“执《光》而来 对话‘视界’”见面会上,分享“Why-What-How”患者决策法则,展现中国屈光手术从技术引进到全球同步的 20 年跃迁。
20年前首秀:用“第一刀”叩开中国飞秒手术时代
王明旭教授,1960 年生于杭州,凭借自身努力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后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赴美深造,获激光物理博士与医学博士学位。他发明的羊膜隐形眼镜,已助全球数百万患者恢复视力,被拍成好莱坞电影《Sight》(《光明》),在全美 21018 家影院上映,激励着无数人追求光明与希望。
“20 年前我做了中国第一例飞秒眼科手术,那时我还是满头黑发。”王明旭教授谈及这段经历时,眼角泛起笑意,“那时中国的飞秒技术还是一片空白,我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完成了这台手术。说是‘开创’,其实更像‘破冰’——没人知道这技术在中国患者身上会呈现怎样的效果,但我们有个朴素的信念:让中国老百姓也能用上国际前沿的眼科技术。”
回忆起首批接受手术的患者,王明旭教授满是感慨:“最近我收到病人20年后的反馈,他们说‘现在看东西还是很清楚’,你知道吗?我真的很开心!”
从why、what、how三个维度剖析屈光手术核心
在见面会上,王明旭教授独辟蹊径,围绕“Why、What、How”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阐释:患者在接受眼睛手术前,必须先弄清楚“为什么要做”(Why here),即需明确自身进行眼睛手术的需求和期望,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潜在收益,并明白选择医疗机构的优势;明确“应该做什么”(What the best),也就是要了解现有最佳的近视手术技术,王明旭教授介绍了ICL植入型晶体、SMILE近视技术、精雕近视技术以及睛逸近视技术等四种主要技术,它们各具特点和适用情况;以及掌握“怎么做”(How to do),即强调患者应聚焦于审查医生和团队,包括其手术经验、专业背景、培训经历以及医院资质等,以此判断医生和团队是否值得信任,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医生和医疗机构。
面对患者“手术有没有后遗症”的担忧,王明旭教授表示,“我们的原则是‘安全加安全’—— 不符合 99% 成功率的手术宁可不做。”曾有患者三次求诊都被拒绝,直到 45 岁适合老花手术时才完成,“这不是拖延,是对患者一辈子负责 —— 就像我弟弟 20 年前做的手术,现在每年还来复查,我总说‘你是我的终身客户’。”
从“追赶者”到“同步者”:中国屈光手术的崛起之路
王明旭教授见证了中国屈光手术的崛起:“20 年前我们是技术引进者,如今已成为国际标准的‘同步者’。”他将这一转变归因于三大驱动力:“政策土壤、人才韧性、技术转化‘三驾马车’的协同发力。”
“首先是政府给了发展空间。”他认为,中国对民营医疗的开放政策至关重要,“像爱尔眼科这样的机构能纳入医保,获得公平竞争环境,才能快速引进国际技术,为眼科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其次是“中国人的聪明与勤奋”。中国科研人员自身聪明、勤奋,具备探索创新的精神,不断在国际学术舞台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提升影响力。最后,爱尔眼科等机构的全球化布局与创新实践,为行业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集团,爱尔眼科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不仅助力国内眼科技术不断突破,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作为全程参与者,王明旭教授特别指出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同步国际的屈光手术技术及设备:“长沙爱尔眼科的硬件已达‘世界级’——不仅是中国首批引进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800设备的医院,也标志着爱尔眼科再度引领中国全飞秒手术从早期的“微创、无瓣”SMILE 3.0技术版本向“超快、智能、更安全”的SMILE Pro升级迭代。”
谈及长沙的专家团队,他认为,长沙爱尔等一线医院的医生已具备国际视野,长沙爱尔通过‘中美联合培养’机制,让医生同步掌握国际诊疗逻辑。以李盛国医生为例:“李医生从事眼科 20余年的医生,不仅精通屈光手术,更具备白内障、眼底病诊疗经验——这种‘全眼思维’在欧美都属稀缺。
对于今后中国屈光手术的发展,王明旭教授很有信心:“尽管我们还没到‘引领者’,大部分核心技术仍源于美国。但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患者群和最勤奋的医疗团队,只要持续在数据驱动的技术改良、人才培养上发力,未来完全有机会从‘同步’走向‘引领’。”王明旭教授介绍说,作为全球最大眼科集团,爱尔拥有 500 万例屈光手术数据库,尤其是,爱尔眼科的全球化布局与创新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尔眼科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顶尖人才加入团队,共同推动眼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责编:洪学智
一审:洪学智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