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薪火传!中南大学师生共叙百年奋斗传承

    2025-05-16 20:21:1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通讯员 文璋

五月的岳麓山脚,中南大学毓秀楼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411演播厅里,《中南恰少年》的旋律像山涧溪流般漫过座椅,学生戴钟科与陈科均的和声如清泉击石,为“讲述·中南故事”第十一期活动拉开帷幕。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生戴钟科、人文学院学生陈科现场演唱《中南恰少年》。陈臻希 王铭晗 摄)

“到工厂去,到现场去,一直是中南的主旋律……”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洁扶了扶眼镜,湖南口音里带着笑意。她娓娓道来,讲述了建校之初陈新民院士提出的“理工渗透,远源杂交”办学理念。

陈新民在煤油灯下推演公式的剪影,黄培云摆弄粉末冶金模具的叮当声,陈国达绘制地质剖面图时折断的铅笔尖,赵新那摞满滴定数据的手稿页……在李洁的讲述中,这些零星的细节在礼堂里渐次浮现,恍惚间,前排学生膝头的笔记本仿佛都浸染了六十年代的松烟墨香。历史波涛里,一个个砥砺奋进的身影,通过极具张力的叙事穿越百年,在每个人心头激荡起澎湃的回响。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洁。陈臻希 王铭晗 摄)

侯红帅教授的讲述将时空拉回当下。报告会上,他通过三代学者的真实经历,向师生们展现了“新民精神”的代际传承。当讲到冶金物理化学系党支部获评全国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时,他郑重表示:“这份荣誉是对前辈精神的继承,更是对新使命的鞭策。我们将继续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以科研创新为突破,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侯红帅。陈臻希 王铭晗 摄)

“教育是爱与责任的接力赛,我们会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每个困境中的孩子都有光可循!”肖茜斤老师讲述校友王传福的成长故事时,大屏幕上那张泛黄的图书馆旧照里清瘦苦读的身影,与如今意气风发的企业家形象交叠浮现。在时任辅导员刘迪老师的关怀下,家境贫寒的王传福顺利完成学业并成功创业。如今他设立奖学金资助中南学子,以“知恩反哺”的承诺照亮更多寒门学子的前行之路。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书记肖茜斤。陈臻希 王铭晗 摄)

最动人的篇章属于青春本身。现场,2021级本科生朱绍磊讲述了他的大学“蜕变”之路。从课堂上的理论钻研到竞赛场的工程实践,从专业领域的深耕到朋辈间的学业帮扶,从校园安全志愿服务到湘南江华的支教历程……这个初入校门时青涩懵懂的少年,在四年间成长为摘得“大学生年度人物”的追光者。“开学典礼上老师说的‘让他人因你的存在感到美好’,成了我学生工作的指南针。”他回忆道,“曾经我是被学长点亮的星火,现在愿做传递微光的人——星光虽弱,足以照亮前路迷茫。”

(中南大学2021级本科生朱绍磊。陈臻希 王铭晗 摄)

活动终章,化学化工学院各系教师合唱的校歌与陈新民院士的珍贵影像同频共振。“生生不息只因那份托付,无惧风雨迎接新日出”的歌词,恰似对新民精神最诗意的诠释。

宣讲团成员集体合唱。陈臻希 王铭晗 摄)

“没想到咱们建校史这么热血!”“陈院士当年在岳麓山下‘白手起家’,这种担当我们得接住!”散场时,学子们驻足展板前久久未散。宣讲团成员的讲述如星火燎原,点燃了年轻的心火。他们誓以先辈为炬,在化学化工的天地里深耕不辍,用实验室的灯火照亮科技强国之路,续写属于中南人的星辰大海。

责编:刘家璇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