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株洲天元行:多维科普矩阵创新科普服务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6 22:14:3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6日讯(通讯员 叶军明 刘雅韵)5月13日至15日,一场以 “百名院士进校园 万名科技工作者上讲台"”为主题的科普盛宴在株洲天元区盛大启幕。活动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赵中伟在株洲建宁实验中学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讲座为开篇,联动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8名专家、教授,构建起 "校园讲座 + 高端对话 + 跨界科普" 的立体化传播体系,为12所中小学及社会公众献上14场主题鲜明的科学分享,在新区天元播撒创新火种。


院士领航:首场讲座点燃创新引擎

5月13日上午,建宁实验中学七年级千余名师生迎来 “世界钨脊攀登者”赵中伟院士。这位攻克钨钼分离、盐湖提锂等世界性难题的有色金属冶金权威专家,以 "化腐朽为神奇的玉雕"" 碳60的发现 "等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创新思维的核心 —— 跳出学科框架,在交叉领域寻找突破。他特别分享" 钨钼分离的学科借鉴 "科研经历,强调" 科学不是按图索骥,而是敢于重构认知 ",并向学生推荐了提升创新思维的读物。互动环节中,学生们争相举手请教,科学热情持续升温。赵院士为学子提写" 天天向上 "箴言, 流淌着对年轻一袋的殷切嘱托,现场学子高呼" 科创筑梦,强国有我 " 的铿锵誓言,科学传承的火种此刻必定深深植入少年心中。

校园深耕:12所学校奏响科普交响曲

5月14日至15日,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潘春洪、何林、韩莉、王原、刘大禾 、原魁、郭耕、李建军8位教授兵分多路,深入株洲市二中初中部、白鹤小学、栗雨小学等12所中小学,开展覆盖人工智能、航天技术、医学健康、古生物、物理学、科学精神六大领域的 12场专题讲座。从神秘的宇宙探索到前沿的人工智能,从古老的生物进化到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讲座内容涵盖多个领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们的科学视野。专家们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现场互动实验等形式,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跨界对话:多元场景构建科学交流平台

除校园主阵地外,活动精心打造两场高端科普活动,搭建跨领域的交流平台。5月14日晚,"天元对话:叩问科学之核 解码未来之光"天元直面会第八期活动在天元工业软件园举行,蒋煜东博士担任主持,潘春洪、何林、韩莉、王原、刘大禾 等5位专家与100余名青年科研工作者、科技爱好者展开深度研讨。就“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 “学科交叉带来创新机遇”“人工智能发展前景”“青少年信息素养提升”等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并形成观点交锋,现场气氛热烈。

5月15日上午,潘春洪教授受邀走进株洲博物馆,为 湖南工业大学100名学生带来《走进人工智能》特别讲座,在讲座中,教授深入探讨了科技革命与智能服务的课题,并与年轻学子就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学习方法和就业市场等热门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教授还强调了青年人应明确自己的目标,遵循内心的声音,并学会持之以恒。随后,教授与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就人工智能对博物馆未来发展可能带来的变革进行了讨论。​

随着5月15日晚专家团完成最后一场讲座,2025年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株洲天元行圆满收官。这场为期三天的科普行动,不仅为近6000名师生及公众带来知识盛宴,更使得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的具象化传递。赵中伟院士的科研攻坚历程、钱学森故事的深情讲述、老科学家们现场答疑的严谨态度,均成为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生动注脚。当科学家们的科研故事在校园与社会空间持续回响,一个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正在天元区悄然形成,为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建设创新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