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倜 湖南日报 2025-05-16 17:29:08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吴清怡 刘佑晖
疫苗接种常被视为儿童健康的重要保障,然而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以及病毒的不断变异,同样需要定期接种疫苗,增强人体对特定病毒的抵抗力,抵御疾病风险。
“但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成年人都对接种疫苗这件事不重视,这是非常不对的。”5月16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共卫生科副主任王婷针对疫苗接种的错误观念和正确做法,给出相关健康提醒。
三大认知误区,你中招了吗?
“小时候打过,不用再接种”,这或许是最普遍的错误观念了。
王婷介绍,抗体可能衰退(如破伤风需每10年加强),且疫苗技术迭代(如HPV疫苗九价比四价覆盖更广)。因此,成年人同样需要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应优先接种流感及肺炎疫苗。也就是说,不少朋友认为“有慢性病不能打疫苗”的想法也是不对的。
“疫苗副作用比疾病本身更危险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王婷介绍,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显示,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约1—3例/百万剂次,远低于感染后重症风险。
推荐7类成人疫苗,你了解吗?
那么,哪几类疫苗也是成年人需要根据情况及时接种的呢?采访中,王婷予以归纳总结,供广大朋友参考。
▲流感疫苗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可能诱发心肌炎、肺炎等严重疾病,接种疫苗可使流感相关住院风险降低40—60%。
请注意:由于流感病毒几乎年年变异,去年的疫苗可能无法应对今年全新病毒株,因此建议每年接种新的流感疫苗。
它的适用人群为所有≥6月龄人群,高暴露风险人群建议优先接种。每年秋季接种1剂,优先选择四价疫苗。
▲乙肝疫苗
王婷介绍,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疫苗保护效果会减弱,应定期检测乙肝抗体、按需接种疫苗。
接种方案推荐0—1—6月三剂法(紧急情况下可快速免疫)。接种完毕后,可到医院检查乙肝五项,确认接种是否成功。
▲肺炎疫苗
王婷指出,肺炎疫苗可预防肺炎,以及肺炎链球菌引发的所有感染,如咽炎、鼻窦炎、中耳炎等。但需注意,肺炎疫苗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无效。
它的适用人群为23价多糖疫苗适用于≥2岁高风险人群(如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当然,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也建议接种。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生殖道常见的病毒性感染,可在人群中引发一系列疾病,包括癌前病变、子宫颈癌、生殖器疣等。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其适用人群为9—45岁女性,9—26岁男性(我国接种方案)。
▲带状疱疹疫苗
带状疱疹发病率从50岁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通常更严重。
因此,建议≥40岁人群(包括曾患带状疱疹者),推荐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疲劳及精神压力大等人群接种。
▲人用狂犬病疫苗
王婷提醒,发生狂犬病暴露情况时,应尽快进行冲洗等处理,全程接种疫苗,必要时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
▲吸附破伤风疫苗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土壤以及动物和人的肠道,主要通过污染的伤口感染,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王婷介绍,其预防措施包括及时处置污染伤口,接种疫苗,必要时注射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
一般来说,发生创伤机会较多的12岁及以上人群应主动接种。
“接种疫苗后,极少数人会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硬结,或者发热、胃口不好等轻微全身性反应,一般1—2天自行消失。”王婷提醒,若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请及时就医。
责编:李传新
一审:周倜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