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到“心间”的健康革命,衡阳大力开展“减盐减油减重”专项行动,劲吹健康新风尚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6 17:07:04

通讯员 颜艳妮 唐秋贵

日前,衡阳市石鼓区易赖街菜市场内,市民张慧香一手提着一大袋青菜,一手拎着刚买的控油壶往家里走去。当天的中饭,她决定给家人做一些少油少盐的家常菜。

“最近提倡减油减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张慧香说,全家人都很支持餐桌上的变化。这场始于餐桌的健康革命,正在雁城大地全面铺展。

自衡阳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湖南省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政策以来,全市上下通过政策引导、全方位宣传、个性化体重管理服务等多项举措,拉开了“减盐减油减重”专项行动的序幕,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健康之风。

全方位宣传,让知识普及无死角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尝试使用控盐壶和盐勺,或者多做清淡口味的菜肴,这样都能控制每日盐量的摄入……”

4月15日,衡阳市第一中学的演播厅,一场关于“减油减盐减重”的健康教育科普大讲堂正在进行。来自市疾控中心及市中心医院的相关专家围绕学校食堂“校园餐”膳食营养健康等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高盐高油饮食的危害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控制盐分和油脂摄入。

这样的场景源自衡阳市卫健部门的强力推动。

会议现场

3月12日,《雁城健康行,减盐减油减重我先行——致衡阳市民的倡议书》在市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中广泛传播。一次次的点赞和转发,是公众对“少一匙盐油、多一份清欢,健康饮食从每一个衡阳人开始”倡导的认同。

为让更多居民知晓盐油过量摄入的危害,衡阳市将“减盐减油”专项行动列入市委 2025 年工作要点,召开专项动员部署会,印发《衡阳市推进“减盐减油减重”专项行动宣传引导工作方案》,明确“五个一”任务(一批健康食谱、健康食堂、健康主题公园、营养指导员、健康体重门诊),并将宣传教育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公布衡阳市“减盐减油减重”健康教育科普专家库人员名单, 让权威专家领航,构建科普矩阵;召开全市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调度会暨“减盐减油减重”动员部署会,并发布“减盐减油减重”主题倡议海报和宣传动画视频;积极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等相关活动,专家科普送健康的场景不断上演……

同时,衡阳各县(市、区)也积极利用“中医夜市”、爱国卫生主题宣传月等特色形式,大力推进“三减”宣传。

排队把脉问诊、品尝养生茶饮、体验艾灸推拿……4月28日晚,“药香漫珠晖·轻体夜市行”珠晖区春季中医健康夜市在苏州湾新街火热开市。

活动通过中医养生文化体验,结合“减盐减油减重”行动计划,共设置18个展(摊)位,覆盖中医免费诊疗、中医疗法体验、药食同源品鉴、宣传礼品发放、健康生活互动等5个类型,助力健康文化“出圈”并融入日常生活。

活动现场

不仅如此,衡阳市卫健委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普及健康知识,让健康科普焕发出新的活力。

“健康衡阳共行动,减盐减油并减重”“少吃多动不熬夜,告别肥胖少病痛”“减肥不是饿肚子,均衡饮食加运动”……华新步步高广场的电子显示屏上,朗朗上口的知识标语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

原来,衡阳市卫健委联合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和市疾控中心,利用步步高广场、解放路妇幼斜对面等6块户外电子显示屏,全天滚动播放减盐减油减重健康知识标语,全方位营造了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

衡阳市卫健委还依托衡阳电信和衡阳移动为全市手机用户推送盐减油减重健康短信息,据了解,两家公司共推送了80多万条健康提示短信。

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力度推动健康知识的普及到位又“到家”。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开展“减盐减油减重”健康知识“五进”活动50场次,在报纸、电视、公众号等各大媒体平台发布“减盐减油减重”科普信息66条,并邀请衡阳广播电视台对“减盐减油减重”工作全程进行跟踪报道。

专业助力,提供个性化体重管理服务

4月6日,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了一位体重达170kg斤患者,BMI为56.47kg/㎡,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呼吸暂停综合征及2型呼吸衰竭患者。患者此前夜间甚至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佩戴呼吸机改善缺氧症状。

经完善术前检查及肥胖与体重管理,专家团队开展MDT(多学科会诊)后,4月9日,成功为患者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术后12天复查显示,患者体重降至147kg,BMI降至48.83kg/㎡,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血压恢复正常,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显著改善。

接收患者的,正是医院的肥胖与体重管理门诊。

会诊现场

4月3日,衡阳市中心医院开设肥胖与体重管理门诊,内分泌代谢病科、营养科、中医科、妇产科、胃肠外科、康复医学科等专家联合出诊,构建起“一站式”精准诊疗平台,为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患者,提供饮食及运动指导、药物、康复手术治疗服务,引来了众多想要减重的市民就诊。

除了衡阳市中心医院,各个医院也纷纷“出手”。

衡阳市中医医院在开设中医特色减重门诊的同时,还发起一项针对广大肥胖人士科学减重的公益招募活动,征集100名肥胖人士,由资深中医专家领衔,汇聚针灸、治未病等多学科骨干,为肥胖患者开启科学、安全、长效的体重管理之旅,达到科学减重的目的。

针对广大超重、肥胖儿童,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开设了“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门诊”,帮助他们以科学、健康的方式达成减重目标,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指导。同时成立了女性体重控制门诊,由营养、康复、心理、中医、内分泌等学科专家组成,满足不同时期女性的体重控制需求。

市民在减重门诊就诊

不只局限在医院,学校、社区都能发现提供体重管理服务的平台。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悦莱酒店、湘北社区……石鼓区卫健局在全区“五区一园一线”公共区域显著位置,面向居民投放健康体重管理站,成为网红打卡点。

据了解,管理站可以称体重、量身高、测体脂,并附有人均预期寿命目标、测BMI小程序、男女标准体重表、中医管理体重法宝、膳食宝塔、肥胖基础病症等健康科普内容,全面覆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健康理念。

居民在就餐、休闲、运动的时候,花上1分钟,就可以打卡“石鼓区健康体重管理站”,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手动评分,参与感极强,更能帮助居民树立健康理念。

市民在打卡石鼓区健康体重管理站

此外,衡阳市卫健委通过加强健康公园、健康步道建设,利用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宣传减盐减油小常识,完善计步标示、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万人有约”健步走活动等多种方式,让体重管理逐渐覆盖生活全场景。

创新菜品,引领健康饮食潮流

衡阳菜以小炒闻名,偏向“重口味”,烹饪中多用盐、酱油、味精等调味品,追求“咸鲜香”的口感。

根据全省居民食用盐、油摄入量基线调查结果显示:衡阳居民人均烹调盐摄入量是10.2克、食用盐是12.39克,人均烹调油摄入量是52.51克,远高于营养健康饮食倡导每日人均5克盐和25克油。

衡阳的餐馆也在这场健康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宣传展台

尚宫厨湘江水岸店,行政主厨王江华接到了一项特殊的“挑战”——制作一道少盐少油的家常美食。洗菜、切菜,下油润锅,放入淮山,简单翻炒后,加入米汤没过淮山,熬煮十余分钟,再加入瑶柱和芹菜提味,一道鲜香软糯的米汤淮山就出锅了。

“菜品融合了山野清甜和海洋鲜味,是减油减盐仍存美味的养生美食。”衡阳市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涛呼吁,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加入到“三减”行动中,一起健康生活。

这场舌尖上的革命给衡阳小炒增添了一番新风味。衡阳市卫健委联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疾控中心和餐饮协会,对曲园、林隐、陆府、旺鸣轩等10家餐饮企业进行前期试点,以创新特色菜品大比拼、开设“减盐减油”菜品窗口、主播探店宣传的形式,营造健康营养就餐环境,大力推进“三减”专项行动落地。

作为旅游文化和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南岳素食有了“新”的表达。南岳区卫健局联合南岳寺庙及素食餐厅,研发低油低盐的“健康素斋”套餐,并在景区餐饮店推广,标注菜品油盐含量。此外,本地厨师协会也优化菜谱,推出“轻口味衡山土菜”,如少油版腊味、低盐霉豆腐,在农家乐等餐厅进行试点。

而全国闻名的衡东土菜与“三减”专项行动,也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衡东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在《衡东土菜遇上体重管理年,衡东胃的“轻”革命来啦!》一文中提到,通过用紫苏、折耳根替代重油重盐,在石湾脆肚中诠释健康美学;调整烹饪食材,在宴席吃出土菜的“轻盈感”,轻松把“三减”的号召过成“舌尖上的土菜创新节”。

“减油减盐减重”的风不仅吹到了市民的餐桌上,也吹进了机关食堂。

会议现场

包括衡阳市卫健委机关食堂、石鼓区机关食堂、雁峰区机关食堂等12个机关食堂在内,通过设置设立“营养健康角”,放置多功能身高体重秤、电子血压计、腰围尺等仪器,张贴了BMI计算方式和“减盐减油”宣传海报等,引导职工及时监测和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与此同时,每餐推出一种减盐减油特色菜品,提高“蒸”式菜品比例,减少油盐使用量,优化餐盘结构。

“通过‘全科医生+营养师’团队指导食堂优化餐盘结构,推出减油、减盐、减糖、减脂菜单,帮助就餐人员科学选择。”石鼓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唐小红表示,还将聚焦家庭版健康食堂,通过组织“家庭厨师”培训,推动小家、小企业、小单位健康营养食堂建设。

时间来到12点,清炒时蔬、少油版本的小炒肉、清蒸排骨,张慧香家的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喷香的菜肴。这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是衡阳市“减盐减油减重”行动的生动写照。

从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到医院的专业指导,再到餐馆的主动配合,在多方努力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深入人心并化作行动,健康生活的种子正在雁城生根发芽。

责编:王琼

一审:王琼

二审:彭国军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