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05-16 14:17:50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6日讯(通讯员 何晓晓 周娜)在医院静脉治疗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个“血管守护者”——她手持超声探头,用毫米级的精准操作,为患者搭建起生命的“静脉桥梁”。在祁东县人民医院肿瘤二科护理团队中,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专科护士凡海艳用技术革新传递护理力量,用温暖温馨的故事,诠释着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情怀。
超声下的“穿针引线”:让生命通道触手可及
“张奶奶,咱们今天做PICC置管,全程没什么痛感,您别紧张。”上午,PICC专科护士凡海艳已穿戴好无菌装备,在超声引导仪前调试探头。78岁的肺癌患者张奶奶因长期化疗,外周血管已变得细如发丝,传统盲穿置管风险极高。
超声屏幕上,贵要静脉的血管影像逐渐清晰。凡海艳右手持穿刺针,左手轻压血管,目光紧盯着屏幕上的动态变化。“进针角度30度,深度15厘米……”随着导丝顺利送入血管,耗时30分钟的置管操作一次成功。“您看,这根导管会陪着您完成治疗,以后打针再也不用受苦了。”凡海艳一边固定导管,一边耐心向老人解释注意事项。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自科室引入超声引导技术以来,复杂血管置管成功率从75%提升至98%,平均置管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超声就像我们的‘第三只眼’,让看不见的血管无所遁形。”护士长彭风华介绍,团队通过“超声定位+改良塞丁格技术”的双剑合璧,让肿瘤患者、老年患者等特殊群体告别了“反复穿刺”的痛苦。
技术革新背后的“传帮带”:让专业照护遍地开花
“右手持针要稳,就像握毛笔一样用巧劲。”在科室的操作培训室,资深专科护士凡海艳正在指导年轻护士练习超声手法。作为科室首批获得PICC专科资质的护士,她深知技术下沉的重要性:“基层医院的患者更需要专业护理,我们多带一个徒弟,就能多惠及一片人群。”
从传统穿刺到超声引导,从单一置管到全周期管理,PICC专科护理团队用技术创新突破临床瓶颈,更用人文关怀温暖患者心灵。在输液室的走廊里,一面写着“一针见血展仁心,导管相连护安康”的锦旗格外醒目——这是患者最朴素的致谢,也是护理人最珍贵的勋章。当超声探头亮起,当导丝在血管中轻盈穿行,他们用专业与温度,在看不见的“生命通道”里,书写着属于护理人的精彩答卷。
责编:洪学智
一审:洪学智
二审:张丽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