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双优”建设系列观察·常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造梦”方程式丨湖南日报要闻

  湖南日报   2025-05-16 07:50:09

彭国军 吴雅敏 胡少青 廖光辉

【前 言】

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从“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为“升学与就业并重”;2024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加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衔接培养,标志着中等职业教育正迎来历史性、格局性转变。作为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市以“先行者”姿态,将职业教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打造出全省职业教育的“衡阳样板”。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共开设15个专业大类、106个专业,覆盖第一、二、三产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年均培养学生近3000名;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成绩连续11年稳居全省第二。即日起,推出“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双优’建设系列观察”,深度聚焦衡阳市部分典型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成效,通过典型案例“解剖麻雀”,解码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衡阳经验。

常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常宁职业中专”)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连续5年专业技能抽测合格率、优秀率在衡阳市名列前茅,连续3次被评为衡阳市中职学校综合考核评估优秀单位,成功入选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构建了“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保障、成长有平台”的完整育人体系,成为中职学子通向星辰大海的始发港湾——

【核心提示】

当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从“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到“升学与就业并重”的时代机遇,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把握这“黄金风口”?

宽敞气派的学校主干道

近年来,常宁职业中专驭风而上,坚持“质量立校、依法治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精准锚定“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发展航向,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关键领域成功“破圈”,实现了“升学与就业”双轮驱动——

2024年,单招考试共有422人报考,有328人被高职院校录取,其中录取到“双高”院校达220人;对口高考的本科升学更是惊现“逆袭黑马”——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刘盛国在对口高考中,以衡阳市前列的成绩考入湖南师范大学。

毕业生就业呈现“高位”态势,近3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起薪优势明显,普遍达6000-10000元/月,其中动漫游戏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多超8000元/月,部分紧缺技能岗位(如服装设计师、汽车高级技师等)可达11000-12000元/月。

在“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双轨赛道上,常宁职业中专是如何实现这场漂亮的“撑杆跳”?这背后有哪些科学部署和创新举措?

【一线调研】

方程式一:园林环境育人、双优专业赋能、精英师资护航,锻造办学“硬实力”

走进常宁职业中专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崭新楼宇掩映于郁郁葱葱之中;运动区、生活区、教学区、实训区布局科学,自然与人文交融,处处彰显“以生为本”的育人匠心。 

优美的校园环境

这所创办于1983年的“中职老字号”,历经40余年“匠心打磨”,已发展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中职学校、湖南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牵头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拥有泉峰、兰江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达357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堪称衡阳市中职学校中的“实力担当”与“颜值天花板”。

“这为学校办出‘类型教育’特色蕴蓄起强大底气。”常宁职业中专党总支书记胡辉表示,“当前,中职教育迎来‘升学与就业并重’的时代机遇,我们要将升学与就业熔铸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着力构建‘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保障、成长有平台’的育人体系,通过分层分类培养,以‘最适合’成就‘更优秀’,既要当好学生迈向星辰大海的‘始发站’,更要成为其人生出彩的‘助推器’,托举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以高质量办学成就强大的吸引力。”

学校建筑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然而,和大多数中职学校一样,常宁职业中专也面临着生源学业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行为与学习习惯欠佳等现实挑战。如何让每个学生找到最佳发展赛道?

“我们精准锚定‘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发展航向,坚持‘出彩教育、和美课堂、科学管理’的办学思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时代的坐标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闪耀坐标。”常宁职业中专校长王福介绍。

规范整齐的新生军训场面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锻造办学“硬实力”是关键。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2022年7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公布“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名单。常宁职业中专的计算机应用、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两大专业群入选最高档“A档”,成为全省首批优质中职专业群建设的标杆。数据显示,这两个专业群毕业生升学率达90%以上、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

这仅是常宁职业中专专业建设成效的一个生动注脚。近年来,该校按“需”设专业、顺“市”优结构,开设了电子与信息、智能制造、财经商贸、服装与农林4个专业大类共13个主干专业,形成了完整的专业体系,为学生铺设了多元化发展路径。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与“圆梦人”。常宁职业中专通过“抓班级正学风、重课堂提水平、强教研抓效度、优机制激热情”的提质路径,打造出“顶配版”的师资队伍:205名教职工中,有4名正高级教授(含三级教授邓银生)、2名省芙蓉教学名师、50名高级教师、16名省市级专业带头人。校长王福更是湖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首届芙蓉教学名师,这样的“顶配天团”在省市中职学校中都属“凤毛麟角”。

不仅如此,这个团队还将敬业视为“时尚”,把爱生如子淬炼成“本能”,让获奖成为“常态”。近3年,该校有18人次获评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在全国、省级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斩获一等奖8个。

学生文体社团啦啦操项目训练

“在这里,我们既能夯实文化基础,又能掌握实用技能,未来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有更多选择。”2023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李粤湘的感言,生动体现了该校的育人成效。

事实上,凭实力“圈粉”的常宁职业中专,近年已将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衡阳市卓越中职学校等10余项省市重磅荣誉“收入囊中”,成为衡阳市中职教育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方程式二:单招升学多元、本科统考提质、技能竞赛赋能,构建升学“立交桥”

近年来,在对口高考中,常宁职业中专刘盛国、尹立汶、周美丽、雷丽君等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本科院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场面

为何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因为这背后充满了强烈‘反差感’!”作为刘盛国的班主任、数学老师,曹仲德道出了关键。

他介绍,这些学生入校时基础薄弱,尤其是数学、英语。学校为他们量身定制“成长方案”——各学科实施“一对一”靶向培优补弱,优势科目采取“高效提质”策略,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给予全方位关怀。最终,他们不仅实现短板逆袭,更在对口高考中一鸣惊人。

这样的育人案例并非个例。以曹仲德所带的班级为例,入学时基础薄弱的学生占比超过90%,但通过精准分层培养,升学率飙升。

学生参加市专业技能抽查

中职生普遍底子薄,常宁职业中专是如何点燃他们的“小宇宙”?

“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是我们的‘制胜法宝’。”胡辉总结道。

不仅如此,常宁职业中专还在升学通道建设上展现出系统化设计的智慧。

当前,职业教育已经贯通了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的升学通道,中职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本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面对如此广阔的发展赛道,如何让学生突破学历瓶颈,奔向更闪亮的未来?

“为学生铺就‘上下贯通、左右融通’的对口升学‘立交桥’,助力他们‘弯道超车’。”胡辉有着清晰的升学通道设计。

目前,常宁职业中专开设了电子信息大类、智能制造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服装农林类等4个专业大类的“对口升学班”。

为实现本科升学的飞跃,该校成立高考部,从录取的新生中择优组建了“对口升学高考班”统一管理,集中优秀师资,实行分类教学、资源共享、提质培优,为学生搭建起本科升学“直通车”。

学生参加省技能竟赛获奖

此外,对于动手能力强、文化课稍弱的学生,该校通过“学赛结合”培养模式,让一批批“技能高手”脱颖而出。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国家、省级技能竞赛中斩获一等奖8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28个,成绩稳居衡阳市前列。

这不仅展现出常宁职业中专在技能赛场的“硬核实力”,更为获奖学生打通了升学的“另一条通道”。

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根据单招政策,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的,可免试进入获奖赛项的专业对口院校;获二等奖的,免专业考试;获三等奖的,可在职业技能测试中加分。

通过单招升学多元、本科统考提质、技能竞赛赋能,常宁职业中专将学校变成了“成长定制坊”,让学子们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华丽逆袭。近3年,单招升学与对口高考成绩连年攀升,已有1000余名学生圆梦大学。

方程式三:名企驻校实训、校企合作练兵、“1+X”技能认证,铺就就业“黄金道”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在常宁职业中专,正在书写着“一个专业激活一座城”的职教传奇。

高桥电机在学校建设的生产性实训车间

日本高桥电机(东莞)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专业电磁阀生产商,2019年9月,常宁职业中专与其开展产教融合,在校内建立了“电子电器”生产性实训车间,让该公司技术骨干进课堂、生产标准入课程、学生带薪实训,毕业后100%进入该公司就业。

“这种‘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培养模式,既为公司输送了优质人才,又为学生搭建了职业发展快车道,目前已有50%的毕业生成长为技术管理骨干。”湖南高桥电机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勋奇介绍。

作为常宁职业中专电子电器专业1998届毕业生,他深切体会到产教融合的价值:“近年来的合作成效更加坚定了公司在常宁发展的信心。2021年9月,作为常宁市的招商引资项目设立分厂,年加工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今年计划实施二期投资,将东莞5个生产车间中的3个主力车间搬迁至兰江校区,建成集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3亿元,可提供近800个就业岗位,实现月创汇800万美元。”

“今年,我们还将与常宁职业中专开展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由公司提供资金设备,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开展生产设备研发,实现专利共享与成果转化。”王勋奇说。

这不仅构建了“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生态,还将产教融合升华为区域发展“新动能”,打造了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常宁职专样板”。目前,该校13个主干专业中已有8个实施“订单式”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京东在学校建设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在实训体系构建上,该校打造了高规格的实训楼,配备了45个理实一体化教室,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在校内建设了8个实训中心,在校外建立了30余家生产性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身怀绝技”。

学校组织“1+X"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

作为湖南省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机构、“湖湘工匠”培育和竞赛基地,该校构建了完善的“1+X”专业技能培训认证体系,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在校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为其高质量升学就业提供了“神助攻”。

学校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

作为湖南省示范性职教中心的牵头学校,在常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该校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年均开展各类社会培训1800人次,既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又为学生就业增添了“加分项”。

通过真实的名企驻校实训、校企合作练兵、“1+X”技能认证这“三驾马车”强力驱动,常宁职业中专为学生铺就了一条通往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黄金道”。

不止于此,一盘更大战略棋局正在精准落子——

“目前,在常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常宁市教育局的精准指导下,我们正在积极申报高质量、示范性、有特色、现代化的综合性高中,进一步抓好教学质量,让学校教育的‘类型’特色愈发凸显,学生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同时,还在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职教提质专项资金支持,引进优质企业合作,在兰江校区打造高规格的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职教对口高考部’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创建省级优质中职专业群和省级优质中职学校奠定坚实基础。”胡辉表示。

扫一扫 看视频

(原载于5月16日《湖南日报》第4版)常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造梦”方程式-----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责编:吴雅敏

一审:吴雅敏

二审:彭国军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