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更新|破例补考:给善良一个“满分”答案

张英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5 15:17:53

文案、出镜张英

后期曹婉蓉(实习)

2025510日,山东省春季高考开考当天,考生姜昭鹏在赴考途中遇到同学突发心梗,毫不犹豫伸出援手,护送就医,却因此错过语文考试。昨天,咱们三点更新呼吁给考生一次补考的机会。很快,后续来了,就是大家期待的那样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昨天给出了明确回应:核实情况属实,启用副题安排补考。三点更新,还是说三点。

一、从曾经的范跑跑事件引发的道德争论,到姜昭鹏缺考引发的制度回应,社会正在构建更完整的价值评判体系。哲学家怀特海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年轻人踏着知识的阶梯攀登人性的高峰。当考场内的答题声与考场外的生命接力赛产生共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整个社会在道德与制度的天平上找到了更精准的平衡点——在特殊情况下,制度可以兼顾原则与温度,而非僵化地“一刀切”。

二、破例允许补考的意义,远超一场考试

山东省此次破例允许补考,其意义不仅在于给姜昭鹏一个考试机会,更在于向社会传递了积极的价值导向——善行应当被尊重,而非被漠视。如果姜昭鹏因救人而失去高考资格,那么未来再有类似情况,其他是否还会伸出援手?当社会一边呼吁“见义勇为”,一边让行善者承担代价,道德与制度就会陷入矛盾。此次补考决定,实际上是对“德才兼备”教育理念的践行。姜昭鹏的救人行为,恰恰体现了这一素质。因此,给予他补考机会,不仅是对个人的公平,更是对美德的肯定。

第三、制度的进步,需要更多“人性化”空间

此次事件的处理方式,也为未来的类似情况提供了参考。高考作为全国性考试,自然不能随意“开口子”,但针对极端特殊情况(如见义勇为、自然灾害等),可以考虑建立更灵活的应急机制:

比如设立“特殊情况评估小组”,由教育、公安、医疗等部门联合审核、听证,确保真实性合理性

明确“因救助他人缺考”的补救措施,如启用副题补考;

在高校招生中增设“品德加分”或“特殊贡献通道”,让道德表现突出的学生依然拥有升学机会。

一句话:让善良者无后顾之忧,才是最好的社会规则。山东省此次的决定,既坚守了高考的公平底线,又彰显了制度的温度,值得点赞。

责编:黄亚苹

一审:万丽君

二审:尹虹

三审:冒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