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5 14:09:21
在湖南长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有这样一位“实验室女神”——茶色眼镜、白大褂、绿手套是她的标配,她熟练地操控着各种精密仪器,在实验室与环境质量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她以十万组数据为笔,描绘碧水蓝天的美丽画卷;她用十年芳华诠释新时代环保人的忠诚与担当。
她,就是2025年湖南省先进工作者获得者,湖南省长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技术部工程师蒋艳萍。
蒋艳萍参加2025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大比武赛场上的“技术尖兵”
2019年盛夏,湖南省第十三届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现场上演技术巅峰对决。
这是一场在两天内需完成全部实验赛程的极限挑战,蒋艳萍面对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土壤pH值测定与水质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测定项目——这两项需在4小时内完成样品前处理、平行样测定及数据校核的高精度比拼,她沉着应战,以教科书般的操作,包揽综合组总冠军和土壤监测专项冠军,并荣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青年技术能手”“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省级荣誉。
蒋艳萍在技术比武现场进行实验操作。
在备战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的三个多月封闭集训中,蒋艳萍更是将"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蒋艳萍每日清晨6:00准时出现在训练场进行耐力跑,在实验台前和自习教室连续12小时进行实验操作的精准训练和理论学习,面对集训队设置的严苛选拔机制,她经过层层筛选和锤炼,最终站在全国决赛现场,作为湖南代表队的一员获得团体二等奖,个人获得综合比武三等奖。
实验室里数以万计的样品分析,仪器旁累计超2000小时的值守,锻造出这位“检测精度比头发丝细千倍”的技术尖兵。在近几年的全省监测大比武中,她作为长沙中心的教练,建立了“理论靶向教学+实操盲样考核”训练体系,由她训练的队员连续三届斩获省级奖项。她编写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教程》已成为行业培训经典教材。
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数据尖兵”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为了解决长沙市PM2.5源解析难题,蒋艳萍和团队一起建立了长沙市重金属谱库,在上万条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数据中发现污染的关键特征,为精准治霾提供科学依据。
在全国农用地土壤详查中,蒋艳萍深度参与现场采样、土壤样品保存、土壤样品制备、实验室分析等全流程质量控制工作,确保了监测数据的“真、准、全”,为湖南省率先完成农用地土壤详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中,她与团队一起构建了一套湖南省特有的“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质控审核”全流程质控方法,其主编的《湖南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质控数据审核工作手册》为湖南省企业用地调查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依据。
五年来,她主导完成50余项重点监测任务,5万余条重金属监测数据零差错,被称为“碧水蓝天净土守护者的火眼金睛”。
面对应急监测任务,这位“数据尖兵”又成了一位“逆行者”。2021年,湘江发生蓝藻危机,蒋艳萍在实验室搭起行军床。连续30天,她与时间赛跑,每天处理分析30余份总氮水样,为千万市民筑起饮水安全防线。
在某次火灾应急响应中,她坚守在实验室,随时待命,按照每2小时一次的监测频率,不间断完成火灾现场污水检测,最终完成30批次的样品分析,及时锁定重金属污染源。
“她就像监测战线上的‘急诊科医生’,越是危急越冲锋在前。”蒋艳萍的同事感慨道。
科研战线上的“创新尖兵”
在蒋艳萍的职业生涯中,始终把科研创新视作生态监测工作的“生命泉”,与实验室为伍的她收获颇丰。
在环境监测标准领域,她深度参与修订的《水污染源锰、铅、镉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填补了地方标准在锰、铅、镉在线监测系统领域的空白,为湖南省污染源锰、铅、镉在线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比对监测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她研发的土壤采样装置,让取样管能快速的插入到土壤中,解决了硬土深层采样难题,有效提高了土壤采样的效率。9篇核心论文、3项国家专利、2项行业标准、1本著作,记录着她不断攀登技术高峰的足迹。
责编:李典蔓
一审:李典蔓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