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5 12:09:02
在湖南省慈利县,一起因丈夫风险投资犯罪入狱引发的离婚纠纷中,通津铺法庭庭长曾略写下的《法官寄语》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突破口。这一创新实践背后,是慈利县人民法院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契机,探索“法理+情理”融合的家事审判新模式。2024年以来,通津铺法庭通过103份饱含温度的法官寄语,实现离婚纠纷案件调解率同比提升17%,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情。
一纸寄语:千里调解的司法温情
2024年底,一场特殊的离婚调解在千里之外的监狱展开。丈夫为改善家庭条件沉迷风险投资,因涉嫌犯罪入狱后,妻子提起离婚诉讼并主张高额抚养费。面对原告的急切诉求与被告服刑导致的沟通障碍,通津铺法庭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
开庭前,庭长曾略连夜写下《法官寄语》:“双方曾有良好的感情基础,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今虽对簿公堂,却难掩共同养育子女之恩,共度风雨之谊”寄语从父母视角出发,既点出“金钱难换亲情陪伴”的现实,又唤醒双方对家庭责任的共鸣。
调解当日,历经40分钟监狱门禁审批后,现场氛围出乎意料:丈夫隔着铁窗反复询问女儿近况,妻子细数孩子成长点滴,最终主动调低抚养费金额。这场耗时不足半小时的调解,以双方达成和解落幕,而法官寄语成为打开当事人心结的“情感钥匙”。
散场之后:婚姻终局的人文注脚
2023年以来,曾略法官在“判后回访”时发现,虽已判决离婚,但仍存在多起基于抚养费、抚养权、财产等问题引发的后续纠纷,个别当事人离婚后甚至患上抑郁症。
“离婚案件没有赢家,结案更不是情感‘清算’。”曾略指出,法律文书能厘清财产关系,却抚不平亲情裂痕。法官寄语的独特价值,在于以“父母心”“子女情”等多元视角搭建沟通桥梁。比如在本案寄语中,特别提及“服刑父亲可通过每月书信参与孩子成长”,为后续亲子关系修复埋下伏笔。这种“司法+情感”的双重介入,让当事人从“对抗思维”转向“合作育儿”,接受调解率提升至75%。
纸短情长:裁判文书的“第二落款”
2024年1月17日,通津铺法庭在诉中发出第一份离婚纠纷《法官寄语》:“除了法警和一位法官助理,我们庭里清一色单身汉,第一份《法官寄语》我们也很慎重,专门咨询了法官模范家庭,听取了资深人民调解员的意见,虽然我们没有婚姻经历,但是也可以从中立的理性裁断,到身为子女的家庭温情中通过《法官寄语》传递司法关爱。”曾略法官说道。
《法官寄语》是通津铺法庭践行“如我在诉”理念的具象缩影。近年来,慈利法院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持续创新家事审判工作方法。针对农村常见的离婚纠纷,通津铺法庭打造“香樟护和 枫桥新章”司法品牌,以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保护儿童等群体合法权益为核心,创新实质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工作机制,采用“联合调解+现场答疑+判后回访”工作法,引入诉中离婚纠纷法官寄语柔性手段,为解决家事纠纷提供了司法新方案。
“结婚是为了幸福,离婚也是。但无论聚散,孩子的天空都不该有阴霾。”正如寄语中对女孩欣欣的祝愿——“借问芬芳春与秋,豆蔻年华无忧愁”,通津铺法庭的探索印证着一个朴素的真理:司法的终极目标,不是冰冷的是非判断,而是守护人间烟火的温暖续航。当法律既能定分止争,又能传递温度,法治方能真正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安全感。(刘权)
责编:杨柳彬
一审:杨柳彬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