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彭建国   新湘评论   2025-05-15 09:43:07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今年5月1日也是我国第76个法定劳动节。我们庆祝劳动节,不仅要有仪式感、获得感、幸福感,更要让劳动精神永流传。

深化对劳动的认识。对劳动的认识,最深刻、最精辟的莫过于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的第一需要,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由此说,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崇高、最美丽、最幸福是无比正确的认识。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劳动的本质正在进化,这为我们深化对劳动的认识创造了条件、提出了时代要求。一方面劳动形态发生了改变,如今部分重复性劳动正在被AI替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在减少,但脑力劳动、协作创新的价值更为凸显。这表明人类劳动并未消失,而是转向了创造性、情感性的更高阶形态。另一方面,劳动价值呈现出扩展态势,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在我国,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因此,劳动万岁,永不过时!

把握劳动的精神要义。劳动精神内蕴于劳动之中,是每一位劳动者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在劳动过程中秉持的劳动态度、劳动理念及其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劳动精神的生成过程就是物质变精神的过程,其践行过程就是彰显劳动精神力量的过程。在我国,劳动精神的生成,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的劳动奋斗为实践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劳动思想为文化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基础。劳动精神的生成是“两个结合”最大法宝的有力印证。基于劳动精神,我国进而生成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精神财富,丰富了党的精神谱系。新时代劳动精神内涵丰富,其核心要义就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劳动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不仅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也是实现国富民强的精神动力。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筑牢践行劳动精神的思想根基,促进劳动精神转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

加强劳动精神培育。劳动精神的培育就是要让劳动精神深入人心,这是培养和造就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劳动精神的养成需要有意识、有组织地遵循灌输原则进行精准培育,其本身就是创造性劳动,其过程就是将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效的过程。当前,劳动精神培育面临着认知割裂、转型不适和代际差异等问题,存在劳动教育课形式化、培训偏技能化、办法跟不上形势变化的困境。加强劳动精神培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和劳动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将劳动精神培育融入每个人的成长进程、嵌入社会发展脉络、汇入文明进步长河。要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在价值认知上跟上时代步伐,深化对劳动价值、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劳动精神培育规律的认识。要注重培育方式方法创新,特别是要拓展数智载体运用,让劳动精神培育活起来。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学校与社会、家庭多元协同,形成劳动精神培育的合力,让劳动精神绽放时代光芒、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