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构筑的文学与精神双重丰碑——重读《岳阳楼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5-14 21:28:22

重读《岳阳楼记》

易石秋

 

我们中国人的资料与总结意识特别的深厚,大凡有什么重大事项,必有相关记录以纪之,即使还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就已经热衷于结绳记事,后来汗牛充栋的各类正史野史就更不用说了又特别富于山水雅趣与人文情怀各种各样的楼台馆阁遍布天下,其中不少都成为了横贯古今的重要文化留存与风景名胜。究其原因,除了其本身的建筑学价值与风景点缀,更加主要的则是几乎所有的亭台楼阁都有专门的文字记述,由此而衍生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分支——碑记。其中不少篇章都成为了脍炙人口享誉中外的名篇,如大家都耳熟能详常读常新的《滕王阁序》《黄州快哉亭记》《醉翁亭记》等。但是我想如果推而广之,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人气与普及率做一个评选的话,《岳阳楼记》肯定高居榜首。且不说它匠心独运的构思,短小精悍的篇幅,精美绝伦的词采,骈结合的句式,朗朗上口的韵律,也不说它在各类文章选本中出现的高频率,特别是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恒久的影响力,单是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就足以气吞寰宇,颠倒苍生,与天地而同寿,共三光而永光,想不家喻户晓都不可能。

《岳阳楼记》长盛不衰的文字魅力从何而来呢?其中的原因之多,覆盖之广,甚至可以写成一部洋洋洒洒的巨著。但重读深思,我个人认为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是由四个一构筑的文学与思想双重丰碑。

一、 陈述一个事实

作者开头用一段极为短小的介绍来说明写作这篇记的缘起。也让我们弄明白了一个事实,重修岳阳楼的主持者滕子京是一个遭受贬谪的官员,并且受贬一年之后,此项重建名楼的大功就已经告成“我”才得以受邀写作此记

此段文字虽短,内容却很有张力,不仅引发读者的很多思考,还为下文的自然过渡与结尾的思想升华张本。读者不禁要问,滕子京是谁?他为什么被贬?是罪有应得,还是别有委曲?他为什么要重修岳阳楼?凭什么能修?用什么来修?与原来相比,此次重修有什么建树?为什么要请“我”作记?一个个问题,不仅钩沉出一段段历史,也引发出无数的思考。如果追本溯源,你会发现,滕子京是一位很有争议的官员,也是一位很有个性、很有抱负、很有作为的官员尽管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中有“滕宗谅(字子京)知岳阳,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公款),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置库于厅,自掌之,不设住典案籍。楼成,极雄壮,费甚广,入者亦不鲜焉。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这样褒贬参半的记述细读《宋史·滕宗谅传,你会发现关于他“自入者亦不鲜焉”的猜测纯属个人臆断,综观滕子京一生的立身行事,他确实有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执着,为生民立命的干净担当,着眼长远的敏锐政治视野,尽管终生官阶最高不过四品,但堪称一代能吏与廉吏。

别的此处暂且不说,就是任岳州太守3年不足的时间里,就他就办成了2件彪炳史册的大事:一是修建(一说迁建)了岳州文庙,请大散文家尹洙写《岳州学宫记》,兴一方文脉;二是重修了岳阳楼,打造出一方文化高地,并借同榜好友范仲淹的大笔作记,把忧乐精神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原本还谋划了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那就是想“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修筑一条偃虹堤,让“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可惜时乖运蹇,仅仅3年后他就被调任苏州,再3个月之后就病死在苏州任上,偃虹堤就只剩下欧阳修依照他提供的设计图纸描绘出来的文学蓝图了

据说还有2件事情也出自他的手笔:一是修筑堤头渡桥,即后之万年桥,今之三眼桥;二是编辑《岳阳楼诗集》,保存岳阳楼的历史文化,可惜此书已经被后人散失,不然今日的《岳阳楼诗选》应该更加全面。

如此看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绝对不是范仲淹给自己的同年(同科进士)好友滕子京脸上贴金的虚语,而是一种客观的表述。更加重要的是,它在结构上直接下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内容是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蓄势,堪称一石数鸟,别具匠心

二、抓住一个重心

巴陵胜状何其多也,任你如何大笔如椽,也不是短短的一点文字能够说清楚的。作者的高明睿智之处就在于,不仅不纠结对巴陵胜状的全面记述,甚至除了文中所写之景是暗中以岳阳楼为立足点之外,连岳阳楼的建筑本体以及周边其他配套景观都可以远远抛开,直接落笔到洞庭湖上一句“予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就胜过万语千言,省去无尽枝节抱定重心,一语中的,纲举目张,创造了记岳阳楼而不介绍岳阳楼本身的另类写作蓝本

但是据比较一致性的说法,作者并没有到过岳阳,更没有游过洞庭湖,登过岳阳楼。作者对洞庭湖的表述,除了从“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前辈诗文之中接收营养,提供间接体验以外,就是自己早年长居家乡太湖的直接感观。所以作者再次丢车保帅,驾轻就熟,借力打力,抓住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的地域特点,结合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样“前人之述备矣”的描写大江大河的大众化表述,寥寥几笔宏观素描予以带过,而把主要笔力集中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上边来。

这一过渡看似四两拨千斤,实则蕴含特别丰富。对上暗中连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委婉告诉你,其中的不少力作就是来源于这些迁客骚人,刻下来是对文化与思想的双重传承,也从另一个侧面昭示了滕子京建楼的原因与政治视野,以文化人是他“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重要法宝之一。对下则直接开启下文,既展示洞庭湖在晴雨天的不同风景,又从不同的风景里透视人们睹物生情的不同感受,继续为最后的境界提升作深层铺垫。

三、铺陈一组想象

然后作者紧紧围绕“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做文章,极尽想象与铺陈之能事,着力描写洞庭湖在晴天与雨天里截然不同的万千气象,将前边所谓的“大观”具体化。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曾经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确实是智者宣言,无比深刻地昭示了一切文学作品之中景物描写的本质意义任何人都是高级的情感动物,当其情感郁积于中之时,必然会寻求一切机会外化,让情感得到自然的宣泄,所以一般地说,进入人们视野之中的任何景物,都会不可避免地打上人们的情感烙印,所谓“见花流泪,对月伤怀”“不在沉默中爆发,遍在沉默中死亡”就是这个道理。丘迟在《与陈伯之书》里特别书写“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丽图景,就是要充分调动陈伯之的审美体验与审美回忆,引发出陈伯之“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的内心悸动,以情动人,让他重新回到故乡故国的阵容之中来。

范仲淹自然没有读过《人间词话》,但他自己就是这一理论的重要践行者,或者说王国维的理论概述之中包含着范仲淹的文学创作实践。范仲淹的名作《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与《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就是融情入景触景生情的成功范例。

当然前边说过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也没有看过洞庭湖。于是他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催动如椽大笔,极力想象与铺陈阴雨连绵之中洞庭湖的阴森恐怖,春和景明之中洞庭湖的无限诗情,引发迁客骚人的阴晴不定的悲苦情怀与内心热望,形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与“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鲜明对比,把他们因为外物而牵动心绪的表现抒写得淋漓尽致,从而为与下边的“古仁人之心”对比形成坚实的铺垫。

四、升华一种境界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作为“庆历新政”的发起人与实践者,范仲淹注定不会就事论事,更不可能无病呻吟,而一定会借题发挥,文以明道,记以述志。他的所谓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实际上是自明心迹,是留给自己、留给朝廷、也是留给历史的一份政治宣言。

要知道此时的范仲淹正值“庆历新政”失败,自己也正被贬谪邓州,不仅他为之苦苦奋斗的改革理想被无情地扼杀,他自己的身体也很是每况愈下,以至仅仅几年之后,就病死在被贬谪饶州的赴任途中,不仅当时朝野震动,至今还让人感叹唏嘘。

那么是什么促成了范仲淹如此高屋建瓴震古烁今的大爆发呢?滕子京求写《岳阳楼记》只是契机,文章本身也只是物质外壳,内心思想的沉淀必然释放才是根本原因。行文至此,生活中曾经的一幕一幕,必然会飘过脑海,涌上心头。也许是在想他2岁而孤,“划粥割齑”,刻苦厉学,却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在书中寻求精神的快乐与兴家报国的本领;也许是在想他做新化县令时,冒着被海潮卷走的危险坚守治水工程,筑成连绵数百里的悠长海堤,让往年流离失所的几千农户重返家园;也许是在想为端正朝纲,不惜置身家性命为不顾,3次弹劾当权奸相吕夷简而多次被贬;也许是在想他任陕西经略安抚征讨副使之时,“燕然未勒归无计”,为改善某些军事制度与战略措施而呕心沥血,倾尽“将军白发征夫泪”,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许是想起了“宁溘死以流亡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想起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蔺相如,想起了迟暮之年面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凉苦境,仍在“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杜甫……半生奋斗,万千往事,无数先贤,激活了范仲淹心中久久锤炼的生命之歌,才造就了这动人心魄的千古华章,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史上的巍巍高峰。

滕子京在《与范经略求书记》中曾经坦言,“窃以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并且诚恳地希望范仲淹“于戎务鲜退,经略暇日,少吐金石之论,发挥此景之美。庶漱芳润于异时者,知我朝高位辅臣,有能淡味而远托思于湖山数千里外应该说滕子京是独具慧眼,找对了人的。并且范仲淹这一境界的升华也有对滕子京在受到贬谪之时,还能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的高度肯定,从内容上是自励与共勉,从结构上是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当代著名学者梁衡把《岳阳楼记》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10篇政治美文之一,确实是深有见地的。《岳阳楼记》只有短短的368个字,却构思独特,匠心独运,苦心孤诣,妁妁其华,不仅成为岳阳的地域文化坐标,中国古代散文精美蓝本,更成为了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图腾。

责编:吴天琦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