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5-14 18:30:36
4月25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上海“模速空间”调研。在主持学习和实地调研中,总书记对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正席卷而至,技术加速迭代,迎来了爆发式发展。湖南将“人工智能+”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形成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不断拓展人工智能产品在行业的应用深度,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接连部署,高度关注
5月10日,2025年第5期“湘江大讲堂”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为题,作专题讲座。省委书记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省政协主席毛万春参加。
万钢结合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升级等案例,系统介绍了我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相关实践经验,并就应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挑战和机遇、人工智能赋能湖南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5月9日,沈晓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大力支持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具有湖南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
除此之外,3月21日,沈晓明围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长沙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调研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其中科学家、企业家的作用至关重要。4月9日、16日,省长毛伟明围绕高水平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分别与头部企业负责人、院士专家召开了座谈会。
4月2日,“湘智兴湘”院士专家恳谈会在长沙召开。19位院士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科研成果,为湖南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建言献策。会上,院士、专家的普遍共识是——AI+优势产业,湖南大有可为。
无论是走访调研,还是座谈研究,背后都体现了一个信号——湖南正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加力布局。
2025年,被称为“人工智能终端应用元年”,全国各省都在争抢先机。近期,广东、浙江、山东、湖北、河南、安徽等多地依据自身特色竞相布局AI领域,这背后都体现了地方主动拥抱AI时代、拥抱未来的鲜明态度。
接下来,科技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这也考验着地方的执政智慧。
全新赛道,湖南如何发力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掀起产业变革,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形成历史性交汇,做好“人工智能+”是当务之急,也是战略命题。
要“与未来握手”,就要“抓紧动手”。
湖南加快建设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明确未来产业要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四大领域进行前瞻布局。
去年,省工信厅发布《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将以加强基础支撑、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智能产品、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四大任务为重点,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从这样的布局明显可以看出,湖南的“醉翁之意”——为各行各业赋能,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11月24日,一名工作人员在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园的注塑车间操作设备。 图源:新华社
眼下,要想方设法培育产业创新土壤,湖南奋力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生长的“肥力”。
在基础设施方面,算力被誉为人工智能的“发动机”。这些年来,湖南前瞻布局,算力支撑能力持续夯实。国家超算长沙中心的强大算力,为AI模型训练与机器人运动控制提供支撑;长沙是国内唯一能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六机七芯”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之首。湘江实验室、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研究机构先后成立,培育一批关键算法产品。
在工业基础方面,湖南工业基因与创新能力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湖南传统制造业的“硬核实力”,为湖南在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中占得先机。如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经验,可与人形机器人的精密部件研发形成协同效应。
另外,湖南高校林立、科教资源丰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可以说是大有可为。2024年,长沙新增人工智能研发机构1178家,形成“硬件—算法—应用”的完整链条。这种“政产学研用”的协同模式,正是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关键。
可见,在强化科研牵引和策源功能的同时,湖南在算力底座、制造支撑上也初步构建起适配性的体系化布局。
越是科技快速发展,越要突出应用导向,构建从需求到技术的正循环。实际上,湖南很多企业一些动作早已展开。
湖南钢铁集团的“废钢检测大模型”,大幅提升质检准确率;中车株机通过5G+AI视觉检测系统,精准识别涂装缺陷;中联重科已启动“人—机—环境共融的仓储物流机器人”项目,开发双足与轮式人形机器人样机,初步实现物流搬运功能;比亚迪长沙工厂引入优必选人形机器人,与无人物流车协同作业,开创工业场景解决方案的先河;三一重工探索人形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下的巡检与维修,提升生产安全性与效率。
在这条新赛道上,湖南正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为突破口,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努力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钢筋铁骨”。
同时,也要看到,在培育现象级的科创企业以及国际高水平的产业竞争中,湖南仍要向兄弟省份学习。在技术开源和尖端制造的部分环节,湖南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当前,人工智能的变革之路,充满种种想象和可能。而敢为人先的湖南,未来一定会给你惊喜。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