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长征”在平江——纪念“南下支队”南下湖南建立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80周年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4 16:51:08

194411月,王震、王首道率领南下支队挥师南下,万里转战,19453月下旬抵达平江,在平江战斗34天。在抗日战争的胶着阶段,南下支队为什么南下,他的意义何在?为什么在平江战斗?让我们回顾那段光荣岁月。

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开辟湘鄂赣边抗日根据地

1944年,全球反法西斯战场都处于反攻阶段。在太平洋战场,美军日益逼近日本本土,日军节节失利,已经无力招架。而在中国战场,日军正在做最后的挣扎。5月,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豫、湘、桂、粤大片国土被日军占领。

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演变,为迎接抗战全面反攻的到来,毛主席做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派遣三五九旅主力,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队(简称‘南下支队')”,挺进华南敌后,开辟湘鄂赣和湘赣粤桂边抗日根据地,打通南北通道,准备迎接战略反攻。

19441110日,南下支队告别延安,在司令员王震和政委王首道的率领下,开始了南征。南下支队在659天的“南下”战略行动中,转战陕、晋、豫、鄂、湘、赣、粤、甘八省的78个县,行军二万七千里,与敌作战300余次,毙伤日伪军3000人,19469月返回延安,被毛主席赞为“第二次长征”。19453月下旬,南下支队进入湖南,建立了平江、岳阳、湘阴等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游击根据地。

进入平江打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旗号

19453月初,南下支队进抵通城、崇阳地区,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急电其副司令王陵基实施所谓“堵击奸匪计划”。国民党正规部队和地方保安团队在各地对南下支队进行堵截尾追,遭到我军各部的有力回击。行进到鄂南地区,支队司令部仔细分析了湘北敌情。当时,在临湘、岳阳地区仍有相当数量日伪军,国民党地方势力王翦波的第四挺进纵队也在这一带活动。而东南的平江、浏阳地区,日伪军已于二月底先后撤走,国民党正规部队尚未进到这里。土地革命时期,平江曾是苏区,有一定群众基础,对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十分有利,支队决定向平、浏进军。同时,派吴光远(平江人)、杨宗胜,带领一支部队挺进湘阴、岳阳地区,相机发展抗日人民武装。

323日,部队先在修水西北的黄龙山和幕阜山交界之处,从江西进入湖北,接着在通城南部的大坳,又从湖北进入湖南。一天之中走了三省。路上坡陡路滑,崎岖难行。当天晚上到达幕阜山脚下平江县南江镇的沙铺里。

支队入平以后,为了适应斗争发展的需要和扩大我军的政治影响,经报请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取消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队(简称“南下支队”)”的番号,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下属各大队全部改为支队,组织领导一概不变。并以原第一大队二营、原支队直属警卫连和侦察连,以及第二大队一连为基础,扩编为第五和第六支队。这支部队中不乏平江人。有担任供给部长的何维忠、卫生部副部长的唐国华,有入湘后参与建立湘阴县委、成立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湘东抗日根据地和湘东军分区的吴光远,有入平后负责平江工作的方正、姜胜、张正光、吴益三等人。

到达沙铺里第二天,我军原定移驻桥背,由于平(江)通(城)公路之侧遭受敌人破坏极为酷烈,当地群众大多逃亡未归,部队无法解决食宿问题,大部队改到大洲汪坪宿营,并决定在大洲的狭石洞建立后方,一部分部队则驻扎在梅仙镇哲寮村湛氏宗祠。

老百姓奔走相告:“当年的老红军又回来了”

平江是湘北的重镇。日伪军撤走以后,国民党顽军五十九师一七七团很快进驻三眼桥一线,顽平江县警察部队奉命固守县城。

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阻挠我军南进的阴谋,326日,我军分为左、右两路纵队冒雨前进。左路纵队在钟洞、斑竹等地向顽军进攻,缴获人枪五十余,三眼桥之顽五十九师一七七团残部仓皇向长寿街溃逃。右路纵队穿过梅仙、团山,兵临平江城下。县城顽警察局长单先麟是我党一位领导同志的亲属,我军事先利用这种特殊关系同他取得联系。我军一到,他即率领顽警察三中队两个分队虚放几枪,迅速撤出城外,我军顺利地占领了县城。王震下达命令:“任何人不许进民宅,违者严惩!”当晚,除司令部和政治部搬进东门外的天岳书院办公外,部队大部都在街头露营。

第二天早晨,部队指战员分头到大街小巷去刷写标语,公开张贴了《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部布告》,向广大人民群众阐明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以便团结一切爱国志士仁人,孤立一小撮反共顽固势力,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布告全文如下:

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部布告

去岁湖南沦陷,日寇肆虐横行。

皆因抵抗不力,政府抛弃人民。

本军奉命援湘,消灭万恶敌人。

实行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好人。

工农商学各界,军队地方士绅。

不分阶级党派,皆愿相见以诚。

一致联合对敌,展开民族斗争。

独裁贻误国事,专制违反民心。

唯有迅速改革,方能耳目一新。

实行三民主义,恢复中山精神。

建立联合政府,制止一党横行。

取缔贪官污吏,扶持好人正绅。

厉行减租减息,改善社会民生。

取消苛捐杂税,买卖务求公平。

反对强迫兵役,欢迎志愿从军。

保障人权财权,维持社会安宁。

严惩汉奸特务,悔过可以宽容。

中国有共产党,华北有八路军。

满布大江南北,则有新四大军。

广东广西一带,抗日起义纷纷。

德寇正在瓦解,日寇亦将土崩。

苏联英美中法,保障战后和平。

世界进步很快,中国岂能后人。

愿我三湘子弟,一致义愤填胸。

起来保乡卫国,充当抗日英雄。

倘有汉奸国贼,敢于阻扰军容。

自当痛击不贷,勿谓三令五申。

特此恺切布告,仰各一体遵循。

                                                                                                                                                                        司

政治委员 王首道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三月

人们看了这张布告,特别是看到了平江人熟知的王震、王首道落款以后,都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年的老红军又回来了!

战士王宝山和燕灵芝抬着面糊桶在街上贴标语,一个老大娘紧紧地拉着他的手,热泪盈眶地半天说不出话来:“伢子啊!真没想到你们又回来了!这些年,真是白天盼,黑夜盼,做梦也梦见你们呀……”

“大娘,我们也早盼望回家乡呀!”

建立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

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进占平江县城后,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于328日在县城景福坪召开了全县民众大会。城关及附城的三阳、浊水、东源等地的受苦农民听说红军回来了,都扶老携幼赶来参加大会。王震首先在大会上讲话,他说:“我们这次回到湖南,就是为了来打日本鬼子的。过去的斗争事实说明,我们湖南人民从来是不信邪的,是富有革命斗争精神的,我们要打败日本侵略者,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这时,一位中年妇女高声问道:“还搞不搞妇女会、儿童团啊?”王震笑着回答:“要搞,一定要搞!妇女、儿童都要组织起来。可是,第一步,先要有自己的政府,要有真正领导抗日的政权机关。我们今天的这个大会,就是要选举自己的县长、汉昌镇长和县政府的委员。”

接着,王首道讲解了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的意义。之后,王震向到会群众推荐了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委员的候选名单,都是平江人的名字,全场一致举手通过。当王震大声宣布:“由人民自己选举的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今天诞生了!县长方正,副县长姜胜、张正光。”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口号声,经久不息。

与此同时,重建中共平江县委员会。由方正兼平江县委书记,张正光任县委副书记,姜胜、吴益三为县委委员。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县城西街启明女校。平江1922年建立党小组,19287月建立县苏维埃政府,前后17年革命风起云涌,是湘鄂赣边的暴动中心。1939612日,国民党不但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而且杀害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其余革命力量只得远走他乡。至1945年,平江的党组织彻底遭受破坏、苏维埃政府也不复存在。而这一天,平江革命史上实现了第二次建党建政。

当天,司令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致电报喜,并报告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331日,毛主席回电说:

你们占领平江及人民欢迎你们之电报,今天收到,甚为欣慰!同意你们在湘北工作一个时期,建立联系南北之间的根据地(包括崇阳、通城、平江、浏阳、湘阴、长沙、湘潭),然后继续南进。但要注意策略,勿主动进攻顽军,待其来攻然后击之,站在自卫立场上。

中共平江县委、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以后,在部队所到达的地方,广泛发动群众,在基层建立乡、镇抗日民主政府。首先在县城建立汉昌镇抗日民主政府,镇长刘皇太,委员有姜胜、兰芳、皮简青、黄本立、毛顺生、余九祥等7人,镇民主政府设在何斐章铺里,后迁至西街武圣庙;思村乡抗日民主政府乡长为童春善、副乡长为邱片坤;梅福乡抗日民主政府乡长为刘孝友;谈岑乡抗日民主政府乡长为胡道南。凡已建立民主政权的地方,很快出现一派军民亲如一家,人民群众支援前线,青年踊跃参军的新局面。如汉昌镇南街红军家属喻谷森,王震接见了他,并要他当宣传员。当时部队粮食困难,喻动员保队副彭衍生拿出毛家巷和老当铺两处积谷仓的钥匙,打开仓门,搬出稻谷120多担支援部队。“平江惨案”遇害者涂正坤的遗孀朱引梅,为躲避国民党的追捕,四处流浪讨米,当得知抗日救国军进驻平江,欣喜若狂,她秘密回家,动员涂家侄子涂羽泰、涂敬高等,四处筹粮筹油,为三眼桥、安定一带驻军送去2400斤大米、400斤茶油。有一部分部队驻扎在哲寮湛氏宗祠,据哲寮村老年人回忆,部队纪律严明,待人和气,他们不进老百姓的屋场,不打扰老百姓,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征用老百姓的木门、稻草等物资都要付款,得到了当地湛氏宗祠的拥护,哲寮湛氏节衣缩食,为部队供需供养,为驻军输送粮秣和肉食蔬菜等物资,当地有湛忠林、湛跨等30多位湛姓子弟参加了抗日救国军。平北自卫队队长张礼仁(张雄)率队百余人枪加入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被任命为平江独立团团长,成为平江人民自己的一支抗日救国武装;谈岑乡青年戴成喜、万友生、李桂南,晋坪乡青年张菊荣、钟夫南、凌先阶,三眼桥青年杨进安、刘瑞池等报名参军。20多天时间,全县各地报名参军的就有477人。安定乡在鸣山傅家大屋成立了独立营,设“安定营办事处”。各地相继组织抗日游击武装,并不断扩大全县抗日根据地。

痛击进剿我方的国民党顽军

我军进占平江后,国民党顽固坚持“宁亡于日,勿亡于共”的反动策略。蒋介石严令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副司令长官王陵基率部在平、浏地区夹击我军。

四月初,国民党顽军开始向我大举进犯。顽九十九军、五十八军从浏阳地区进逼平江。顽七十二军之十三和十五师从长寿街一线进攻南江桥,企图夺取该地后,再调头南向,合击平江。顽王翦波的第四游击纵队九、十支队,为配合湘阴长乐街之顽军主力进攻平江,也从岳阳县进入平江大洲太平塅、罗家坪、月形湾和汪坪一带,威胁我军在夹石洞的后方。抗日救国军分析敌情后,即决定第三支队由曾涤率领深入平江西北、岳阳东南一带,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根据地;第四支队留守平江县城;第五支队移驻三眼桥;第六支队仍驻安定桥;王震即率主力第一、二、三支队北进,4日,在大洲清水岭至芭蕉坳一线消灭王翦波的九、十支队各一部,缴枪百余,然后乘胜追击,在车廖家、杨戚家和黄金坑一带歼其大部。王部溃不成军,向临湘药姑山方向逃遁。

正当我军继续向药菇山追击时,顽王陵基之七十二军向南江桥进犯,企图配合顽九十九军一举夺取平江。我军第一、二、三支队先后抵达南江桥,双方多次交战。敌自感兵力不足,于11日拂晓前撤出幕阜山一线,向虹桥、浆市方向退却。南江桥战斗虽未大量歼灭顽军,但打退了顽七十二军的进攻,为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了时间。

决定建立湘鄂赣边党、政、军统一的领导机构

南江桥战斗后,我军旋经杉树坳、铁炉坪和大洲,进驻汪坪一带。413日,抗日救国军在汪坪召开了一次军政委员会,决定建立湘鄂赣边党、政、军统一的领导机构,以便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和军事上的统一指挥,更好地开展湘鄂赣边的对敌斗争。经报请中央批准,于4月底正式成立了湘鄂赣边区党委会、湘鄂赣边军区和湘鄂赣边区行政公署,以王震为军区司令员、王首道为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张体学为副司令员、王恩茂为副政治委员、聂洪钧为行政公署主任,全面领导平江、浏阳、湘阴、岳阳、临湘、通城、通山、嘉鱼、蒲圻、崇阳、大冶、鄂城、阳新、咸宁等地的斗争。

这时候,国民党顽军仍在疯狂执行其进剿我军的罪恶计划。顽九十九军和七十二军从东、南、北三面向平江逼进,三眼桥被顽军占领,三墩、虹桥等地也有大量顽军集结,平江已陷入顽军重兵包围之下。为了明确表示我军团结抗战的正义立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战、枪口对内的可耻罪行,我军主力在向广大人民群众说明了事态发展的真相以后,于415日主动撤离汪坪,向余坪谈家坊一带转移。16日,王震在谈家坊召开第四、五、六支队负责干部会议,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研究行动方案。会后,抗日救国军指挥机关移驻岳阳县张谷英村。

25日,第一支队在平江西岭、水上岭正面阻击顽军第七十二军十三师先头部队的进攻,一直坚持到深夜才隐蔽撤至岳阳县月田。此后,即在平江西北、岳阳东南的广大地区,进行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19453-4月,南下支队在平江战斗34天。7月再次从鄂南南下,17日从湘阴(现汨罗)进入平江瓮江镇宿营,然后前往长沙,继续南下。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南下支队迅速北返,于916日从长寿九岭进入平江,经谢江、三墩、柘庄、大洲、板江,19日进入岳阳县境,继续北返。

南下支队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像一把钢刀,插进敌人的心脏,抗击日本侵略者,建立敌后根据地;对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责编:杨柳彬

一审:杨柳彬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