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点子到暖心产品,六双青春手用科技守护“老有所依”

李文晴 陈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4 16:51:3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文晴 陈佳

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实验室里,6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正为“老来乐”智能养老机器人语音识别程序进行调试。这支年轻团队以金融科技大赛为起点,在老龄化加速的时代背景下, 探索出一条智慧养老创新之路。

跨界组合点燃创业火花

"项目最初只是工行杯金融科技大赛的一个创意点子。"团队负责人、金融专业的大二学生阮晓乐回忆道。2024年初,由4名金融专业学生和2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组成的跨界团队正式成立。这个"4+2"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互补——金融成员负责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技术小组则主攻硬件开发与算法优化。

“不同专业视角的碰撞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杨瑞智介绍。在一次小组讨论中,金融专业的同学用"需求分层理论"分析养老市场,技术小组随即提出模块化设计思路,最终诞生出集"跌倒监测、用药提醒、情感陪伴"于一体的轻量化智能陪护机器人方案。然而,创业初期的资金困境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第一道难关。阮晓乐坦言:"我们的启动资金全部来自生活费和零花钱,每一笔支出都要精打细算。"

精准定位填补市场空白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庞大。经过对15家养老院和社区的实地调研,以及团队收集的326份有效问卷中发现,65%的老人更渴望精神生活的充实。

"传统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人力成本高、服务响应慢等问题。"许欣彤在调研中发现,"市场上现有的养老机器人多为单一功能,如送餐或监控,价格昂贵且不适应中国老人的实际需求。"基于这样的市场情况,团队决定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开发一款高性价比三合一智能陪护机器人。

技术创新攻克研发难题

研发过程中,多模态交互系统的稳定性成为最大挑战。"实验室环境和真实养老场景差别太大了。"杨瑞智介绍,"老年人方言、行动迟缓等特点导致语音识别率骤降,这是我们主攻的方向。"团队创新采用国产替代传感器方案,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45%,同时尝试开发方言识别模块和中式养老院环境专用的避障算法。目前,团队已申请一项软件著作权,计划申请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外观专利。

在商业模式上,团队采用"先C端后B端"的策略,计划首批产品在长沙三家社区养老中心试点。后续将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康养套餐",将机器人服务嵌入养老险增值权益,形成B2B2C的商业模式。"相比国际同类产品,我们本土化适配和成本控制优势明显。"阮晓乐信心满满。

20岁的年纪,完全可以去追逐诗与远方,他们却把目光投向了银发世界的孤独。6位大学生钻进实验室,不分日夜的调试,让冷冰冰的机械学会了温柔问候,这个会唠家常、能提醒老人按时吃药的机器人,不仅是科技的创新,更是新一代年轻人最朴素的善意和牵挂。

责编:陈佳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