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5-14 14:00:21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李致远
2024年7月26日至29日,受台风“格美”影响,资兴市遭遇极端暴雨,突破历史极值,引发严重山洪地质灾害。
5月13日,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湖南站“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来到郴州资兴,了解这里的变化。
兴宁镇集中安置点航拍。图:通讯员 林城
重新出发,65岁的谢平华住进了满意的新家
5月13日下午,已经入夏的资兴热意渐浓。“快来买肉啊,新鲜的牛肉咧。”资兴市兴宁社区福兴苑一商铺门前吆喝声不断。看到十几位大爷大妈坐在商铺前有说有笑着,记者也上前凑了个热闹。
“买点啥东西不?”商铺店主谢平华笑着说。谢平华今年65岁,这是他前不久新开张的店铺,目前,生意还算不错。
热闹的背后,是他们一步步走过的艰难。2024年7月,受台风“格美”影响,资兴市遭遇极端暴雨,突破历史极值,引发严重山洪地质灾害。“那一夜还是蛮触目惊心的……”说起去年的那场极端暴雨,谢平华记忆犹新。“本以为我的生活就此打住,但走进落成的集中安置点,感觉新的生活在向我招手。”
走进集中安置点兴宁社区福兴苑,崭新楼房整齐排列,门前灯笼高挂。
不到几个月就住进新房子,这是谢平华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你看新房子基本可以拎包入住,只需要再添点家电家具就好了。”谢平华在家中笑着说。
共有650户受灾群众和谢平华一起搬迁至兴宁镇集中安置点。记者了解到,资兴市全市集镇集中安置共有兴宁镇、州门司镇、八面山瑶族乡、黄草镇(东坪)4个集中安置点共安置886户。
“集中安置项目采取统规统建的方式建设,土地全部为国有划拨。”资兴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安置工程项目的“三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用也均由政府承担。安置小区水、电、路、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同步建设,4个集中安置点均就近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已安排公益性岗位14个(兴宁镇6个、州门司镇3个、八面山瑶族乡5个),负责安置小区保洁、保安等物业管理。
“新家,就像是我的温暖港湾,也是明天的生计所托和生活底气。”展望未来,谢平华开心地说。
谢平华在新家与记者交谈。图:李致远
新建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将有效应对各类气象灾害
“那天雨下得太急……”谢平华回忆起那一晚的险情仍心有余悸,“我们收到暴雨预警后不久,整个村信号就断了,我赶紧叫上附近村民往外跑。”
资兴市气象局局长秦克强告诉记者,在那一场自然灾害之后,资兴市气象局就申报了“气象监测通信站网恢复重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专项(灾后应急恢复方向),这也是2024年第三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
秦克强表示,2024年12月初,全新的气象防灾减灾系统项目已经建成。同时,还恢复重建并升级改造气象站40个,新建区域气象站视频监控系统43套,增设各乡镇户外显示屏14套。以进一步完善防灾避险能力。
气象防灾减灾系统有何作用?秦克强介绍,“该系统可实时接入气象站采集的温度、风向、风速以及水文等基础数据,同时结合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信息对气象灾害天气的发生和发展趋势进行监测。”不仅如此,系统还集成了全市1870处地灾点、85座水库、171个小水电、466处山洪易发区、5547个切坡建房户的责任联系人姓名、电话等信息以及219个村(社区)支记信息。“出现灾害性天气时,可第一时间叫应提醒到一线负责人。”秦克强说。
在指挥调度层面,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气象监测数据、预报预警信息,查看一线负责人信息,快速制定防灾减灾方案,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力量。移动终端则确保指挥人员能随时接收最新的气象资料、叫应一线负责人,实现移动化、高效化指挥叫应。
记者了解到,该气象防灾减灾系统构建起“监测—预警—叫应”链条,今年汛期投入使用以来,有效提高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整体效率与协同性,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筑牢坚实防线。
资兴市气象局局长秦克强展示新投用的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图:李致远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截至4月29日,资兴市124处山洪沟险工险段治理全部完成,疏浚河道232.3公里,建设河道护岸82.4公里;8条主干线和15条重要县乡道除险保安工程已完成,19条重要县乡道恢复重建已完成6条,429座灾毁桥梁完工250座、在建179座;16条通信传输线路、10条电力线路和受灾群众安置点供电等全面完成;应急修复农村污水设施215处,州门司、东坪两处污水处理站全面完工,灾区饮水、交通、用电、通信等设施稳定运行。
“汲取特大自然灾害经验教训,我们开发了资兴市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立以消防综合救援为主、233支乡村(企业)应急救援为辅、74支市直机关应急队伍为补的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配备通信、电力设备,并进行多轮次使用培训。”资兴市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湖南已进入汛期。资兴市划分1218个防汛包保网格,开展培训62场次2366人,组织演练1757场次,实现了山洪地灾风险区域全覆盖。多轮次对水利工程、山洪与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村切坡建房等重要风险点开展汛前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治。
据了解,接下来,资兴市还将全力推进避险搬迁安置,全速推进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工作。同时,抓紧修复灾毁耕地、农业设施和水利灌区,加强农技指导,因地制宜开展春耕生产,最大程度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压实市乡村组四级网格责任,健全“631”递进式预报预警叫应机制,补充、补齐必要的防汛救灾物资,常态化开展演练,加快水利防洪项目恢复重建,坚决打好打赢安全度汛硬仗。
责编:李致远
一审:李致远
二审:朱蓉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