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10:16:02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4日讯(通讯员 钟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医疗体系服务市民的神经末梢,虽易被忽视,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在这片基层医疗阵地上服务广大医患,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术,更考验着医护人员的耐心与坚守。在耒阳市蔡子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这样一位如“南丁格尔”般坚守初心的护士——黎文彬。她在社区护理的一线默默耕耘,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与关怀,先后荣获耒阳市核酸采样操作竞赛基层医疗组二等奖、耒阳市卫健系统护理“三基”理论知识竞赛一等奖。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护士,不仅要有大医院护士的专业素养,更要像家人一样贴心。”投身护理事业近13载,黎文彬曾在耒阳市人民医院历练9年,而后深深扎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她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创造性地提出“三多”护理模式:多问候,每天至少主动问候患者5次,用温暖的话语开启与患者的沟通;多倾听,耐心倾听患者的每一句话,给予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多抚慰,通过适当的肢体接触,传递温暖与安全感。
去年冬天,服务中心收治了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刘奶奶。刚入院时,刘奶奶整日吵闹,极度抗拒配合治疗,这让大家颇为头疼。一次偶然的相处,黎文彬发现刘奶奶对红色情有独钟,下班后便特意去买了一条红围巾。此后在护理过程中,黎文彬每次都会戴着这条红围巾,温柔地抚摸着刘奶奶的手,耐心地陪她聊天。渐渐地,刘奶奶开始接受黎文彬的照顾,逢人便夸赞:“这妹仔真好!”
黎文彬以耐心倾听搭建起医患信任的桥梁,凭借细心观察捕捉病情变化的细微线索,依靠责任心筑牢患者安全的坚固防线。同时,她将基础护理标准化、人文关怀个性化,使护理服务既饱含专业的严谨,又洋溢着人性的温度。
每天清晨,黎文彬总会提前半小时到岗,认真检查床单位是否整洁规范,关切地询问患者的睡眠和饮食状况。面对情绪焦虑的患者,她总会停下匆忙的脚步,坐在床边,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们的担忧与诉求,用温柔的话语安抚患者的情绪。在长期的病情观察工作中,她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察觉患者的细微变化,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机。
去年3月的一天,黎文彬在住院部发现一位83岁的患者脸色异常难看,她敏锐地立刻上前查看,发现患者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正急剧下降。她迅速呼叫值班医生,第一时间将氧流量调高至5L/min,并协助患者保持半卧位,持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同时轻声安抚患者的情绪。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置,患者成功转危为安。在社区住院部,类似这样的突发状况并不罕见。为了能更好地服务患者,黎文彬在空闲时间总会详细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下班后也会留下来整理护理记录,思考如何优化工作流程。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她总结出一套“社区老年患者护理要点”:每2小时巡视病房,重点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做好跌倒预防措施。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黎文彬不仅出色完成本职工作,还主动肩负起“传帮带”的重要责任。她积极协助护士长优化病房管理流程,创新性地提出“中心6S”管理理念,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引导中心全员养成“随手清洁、即时归位”的良好习惯。如今走进治疗室,各类药品和器械严格按照使用频率分区定位摆放,急救物品的取用时间从原本的2 - 3分钟大幅缩短至30秒;病历资料、办公用品分类存放有序,工作效率提升了50%;病房环境整洁规范,同事间配合更加默契高效,工作节奏愈发顺畅,患者满意度也从90%跃升至98%。许多老病号都感慨:“现在来医院,从进门到看病整个过程都特别舒心!”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