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5-13 21:19:42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叶竹 图/刘丰 通讯员 龙羽茜
“想卫冕,但难度应该很大。因为四年过去了,我年纪也上来了,还有很多比我年轻的选手来到了这个组别。”5月13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预赛(南方赛区)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新校区)体育馆继续进行。女子单打50岁—59岁组别中,曾在2021年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时勇夺50岁组个人单打金牌,已经第三次参加全运会群众比赛的58岁湖南选手周小芳,以三场全胜战绩结束当天比赛,诠释乒乓“老将”正在“当打之年”。
参加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一届比一届“藏龙卧虎”
“我参与了三届全运会,感觉大家对赛事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比赛也是更加‘藏龙卧虎’。”周小芳向三湘都市报记者坦言,“对我们这些没进过专业队的选手而言,全运会群众比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舞台,参加就是圆梦,这也让很多民间高手都从家里走上了赛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017年天津全运会,五十岁的周小芳首战群众组比赛即获团体季军,4年后的陕西全运会,她又夺单打冠军。在周围其他同好看来,周小芳在训练时打球轻巧自如,稳中带凶,是一位打法很有特点、在赛场上敢打敢拼、关键时刻心理素质过硬的优秀选手。
2024年7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国际乒联世界大师乒乓球锦标赛55岁组单打赛场,作为基层教练的周小芳以“正手正胶雷霆攻、反手反胶太极守”的独门绝技,一路挑落欧洲冠军、美洲名将等劲敌,斩获银牌。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是参赛选手,周小芳还是百余名学员的教练、湘潭乒协的“掌舵人”。每天,她的日程表精确到分钟。清晨5点带队晨练,上午协调社区球馆建设,下午给特殊儿童上公益课,深夜复盘赛事数据,周小芳笑称自己是“24小时待机的充电宝”。
痴迷小白球,草根冠军见证群众体育发展
“七岁那年,身为乒乓球教练的父亲,把一块自制木板球拍塞进我手里,没想到这一握就是半个世纪,那时候每天四小时训练,别的孩子当苦差事,我却觉得像玩游戏般有趣。”周小芳回忆,那时扎扎实实练了5年基本功,至今仍记得自己在腿上绑沙袋负重练功的情景。因为练球时间太长,她的右手食指经常受伤,甚至导致指甲脱落。如今,她每周的打球时间都超过了15小时。
周小芳说,也是这份痴迷,让她当年在湖南省队选拔中脱颖而出,虽最终未走职业道路,却将乒乓球融入生命脉络。结婚生子后,她也依然坚持每天都到球馆训练。面对记者采访,周小芳感慨,年轻时只能在水泥球台打球,球台接缝处常刮花乒乓球,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乒乓球爱好者可以用上专业场地、发球机,和专业教练学习切磋,“基层赛事增多,梯队建设完善,让业余选手也有机会登上全运会这样的竞技舞台。”
从露天球台到专业赛场,这位草根冠军的故事正是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责编:叶竹
一审:叶竹
二审:朱蓉
三审:彭治国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