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2025-05-13 11:20:26
为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推动湖湘非遗美食文化保护与创新,由湖南省食文化研究会和湖南省茶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合作杯首届湖南非遗美食大会于5月10日在长沙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以“非遗传承,提振消费”为主题,汇聚了全省60多项非遗美食技艺、百余位传承人及行业代表,通过非遗美食展示、技艺展演、非遗论坛等形式,展现了湖湘非遗美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千年烟火气
非遗美食点亮湖湘
大会现场,来自安化、怀化腊肉、醴陵油火、靖州茯苓糕、衡阳九龙茉莉花茶系列产品、华容团思湘团子等非遗美食悉数亮相,香气四溢的烟火气与匠人精湛的烹饪技艺令观众流连。
其中,湖南省级非遗项目——湖南工夫红茶制作技艺的现场展演,把大会推向高潮。一盘盘萎凋后的茶叶,经过非遗传承人们手中的揉捻,一片片嫩叶渐渐地紧缩成为条索,经现场烘烤就成为了湖南特有的花蜜香、甘鲜味红茶,重现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湖红工夫金奖魅力。
每一道非遗美食都是历史的“活化石”。组委会主任、湘茶集团公司董事长周重旺表示:“茶与美食联合在一起的,是不分家的,湖南红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历史上湖南的湖红、福建的建红、安徽的祁红形成三足鼎立。我们要借助非遗美食文化,把红茶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促进湖南茶产业健康发展!”
非遗美食大会
立体的非遗风情画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生活美学。2025’合作杯首届湖南非遗美食大会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精彩画面:集茶艺、书法、糖艺、果酱画、擂茶、瑶族油茶同台表演,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动长卷”,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融合技艺、艺术与生活美学的文化交融画卷,再次把大会推向新的高潮。
以茶为媒,以笔传意,书法的墨香与茶韵相映成趣;以糖为丝、以果酱为墨,在案台与餐盘上绘制吉祥图案或美食装饰,既保留市井手工艺的烟火气,又赋予食物视觉美感,象征民间对“食美同源”的追求。瑶族油茶与擂茶:少数民族与汉族饮茶智慧的碰撞,既有瑶族油茶的民族风情,姜、蒜、茶叶捶煮的烟火气;又有桃花源擂茶的质朴古法,谷物研磨的原始韵律,呈现出中华茶文化的多元性。非遗与民俗的活化:这些表演不仅是技艺展示,更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承,如瑶族油茶的待客之道、擂茶的社群凝聚功能,让古老习俗在当代焕发新生。湖南省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天集团餐饮总监谢北文先生认为,这次通过集中展演非遗美食技艺的形式,目的是将传统技艺与市场相结合,让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推向市场产生效益。
守护与未来
让非遗“活”在当下
大会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非遗保护没有局外人,我们都是传承践行人”。湖南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非遗美食研究学者李安鸣认为,非遗保护需要庞大的践行群体,如果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是塔尖,那么,庞大的非遗传承人队伍就是塔身。
大会举行了非遗传承人宣誓仪式,发布了誓词。五十多名湖南非遗传承人高举右手庄严宣誓:“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以满腔的热血和坚定的信念,将肩负起传承和弘扬非遗美食文化的神圣使命!……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非遗美食文化一定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湖南省级非遗项目湘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菊云大师认为,非遗美食传承人宣誓,这种形式很好,可以说是在全国是。许菊云大师亲自为五十多名湖南非遗传承人颁发了证书;湖南省级非遗湘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璨大师担任领誓。
湖南非遗美食的魅力,不仅是“吃的艺术”,更是“活的文化”。
一道贺四喜稻虾米蛋炒饭,让我们看见农耕文明的丰饶;
一碗瑶族油茶,让我们读懂少数民族的生存史诗;
一盆火辣的剁椒鱼头,让我们感受到潇湘大地的赤诚和热情!
保护非遗,不是封存记忆,而是让传统在当代焕发生机!
让我们以味蕾为桥,以匠心为炬,共同守护这片土地上的“舌尖非遗”!
湖南的味道,是祖辈的手艺,是今天的责任,更是未来的希望!
“火辣潇湘·非遗薪传”;
愿非遗美食之火,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丁伟
三审:瞿德潘
来源:华声在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