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甸甸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5-12 17:40:23
一簇金光尖啸着窜上夜幕天穹“砰”地炸开,千万颗“流星”四散迸溅,赤红与鎏金交织成怒放的牡丹,银白流火又化作垂落的柳枝,整片夜空像流动的彩绸。
这是“五一”假期期间,多场“烟花奇幻夜”活动在湖南浏阳亮相的场景,绚丽绽放的火树银花累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48万游客现场体验星空下的浪漫。
从传统制作到智能生产,从节庆燃放到沉浸式文旅体验,湖南正以创新姿态站上烟花产业的风口,让烟火照亮产业升级之路。
近年来,“无人机+烟花”的表演火遍全网,成为湖南文旅产业的一大亮点。当传承千年的烟花制造技艺与前沿的无人机技术相遇,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精彩碰撞就此展开。
烟花与无人机,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产业,在创新驱动下实现了深度融合,不仅为烟花产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更为无人机技术开辟了新的应用蓝海。这一跨界融合,既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也是新兴产业拓展应用场景的创新探索。
5月2日、3日浏阳天空剧院星球奇幻夜主题焰火秀特别联合了央视新闻“美在中国璀璨夜”直播节目,各平台总观看量达565.9万,30分钟的烟花直播助力浏阳烟花再掀破圈热潮。
烟花产业以新兴科技和文化创意“双重buff”叠加赋能,带来了一系列的深度革新。
数字点火技术的提升,让烟花绽放能精确到毫秒级,做到与声、光、电、多媒体无缝连接。通过程序控制,无人机可以精准排列成动态图案,与烟花的光影效果完美结合,打造出“科技+艺术”的视觉盛宴。
这种创新不仅让现场的观众沉浸式体验烟花星球里的快乐,也减少了传统烟花燃放的污染和风险,更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破局之道。
彭红霞摄
3月8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扎实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其中特别提到“浏阳市开发剧情实景烟花秀,推动烟花产业从‘卖产品’向‘卖创意’转型升级,国外市场份额占比超70%”,点赞浏阳烟花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2024年11月,湖南省工信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烟花爆竹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浏阳设立鞭炮烟花产业发展中心、成立烟花科学研究院,集中优势力量攻坚技术难题。
老传统要留着,新花样要玩着;老本行是宝贝,新思路更金贵。在烟花与无人机的结合下,我们看到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对手”,而是相互成就的“队友”。技术上互补,商业模式上创新,为其他传统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烟花和无人机这对跨界“CP”让传统文化“潮”了起来,也让产业价值“涨”了起来。不仅玩出了惊艳夜空的视觉盛宴,更悄悄带火了三个“经济圈”。
2025年1月6日,在湖南省浏阳市一家花炮企业,采购商通过手机扫码查看烟花燃放效果。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点燃低空经济新引擎。在低空经济领域,“烟花+无人机”打开了全新的商业想象空间。无人机编队表演需要专业的飞控系统、定位技术和运营服务,直接带动低空产业链的完善。同时,这种创新应用也为无人机在文旅、广告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样板,推动低空经济从“小众专业”走向“大众消费”,真正让“天空”变成“金矿”。
照亮夜间经济新场景。无人机烟花秀创造了独特的夜间消费场景,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据统计,2023年以来,浏阳共计开展各类创意烟花燃放活动近百场,累计吸引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150亿元。有力印证了“文化+科技”对夜间经济的强大拉动效应。
释放情绪经济新活力。2024年12月7日浏阳周末焰火庆泰专场的“天空之门”高空烟花秀在网络平台上持续刷屏。当“流星”通过“时光穿梭机”,缓缓坠落的星点仿佛落下一颗颗“眼泪”。据烟花设计者介绍,无人机圆圈代表“天空之门”,烟花是天上落下的眼泪,是思念亲人的动人情愫,代表着“永不失联的爱”。震撼的视听效果,成为治愈心灵的“情绪良药”。烟花背后有故事,故事里面共长情。这种“共情体验”让观众直呼“被感动、被治愈”。
用科技点亮文化,让传统对话未来,每一簇绽放的烟火都成为传递情感、创造价值的时代印记。
在数字经济浪潮与消费升级趋势的双重机遇下,湖南烟花产业正书写着转型升级的精彩答卷。以科技赋能突破发展瓶颈,以文化加持提升产品价值,以场景创新拓展市场边界。让千年烟花焕发持久魅力,探索出了一条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湖南路径。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