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行:以死明志,书院留芳

  《文萃报》   2025-05-12 17:07:16

吴道行画像

在长沙岳麓山云麓峰飞来石的右侧山上,一座古墓静静伫立,这便是吴道行墓。传说此处,正是他绝食殉国的悲壮之地,而他的原配夫人石氏,也与他同穴而眠,生死相依。如今,墓区早已不复往昔的规整,荒草丛生,在岁月的侵蚀下,风景显得迟暮而沧桑。墓园、墓围、墓冢皆已损毁,残迹在时光中若隐若现,唯有那方墓碑,在周围古树的浓荫笼罩下,更添几分苍凉与寂寥。

吴道行(1560—1644),字见可,号嵝山,明长沙府善化县人,是南宋名臣吴猎的后裔。他自幼便对学问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与执着,7岁那年,便独自前往岳麓书院听讲。书院中,先贤们的忠义大节如同一束束光芒,照亮了他幼小的心灵,让他深受触动。此后,他师从明代大儒张元忭,凭借着自身的聪慧与勤奋,深得张元忭的赞赏。

在学术道路上,吴道行成就斐然。他曾先后担任长沙惜阴书院与岳麓书院的山长。作为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他肩负重任,致力于振兴书院。他殷勤讲贯朱熹、张栻之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力纠当时王学空疏流弊,让书院重归正统学术之路。在他的努力下,明末的长沙岳麓书院与无锡东林书院遥相呼应,成为当时学术界的重要力量。他还编撰了《岳麓书院志》,为后人研究书院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他提倡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学”,与极力维护理学正宗的东林学派思想不谋而合,二者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为传承和弘扬理学文化而努力。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王夫之。王夫之后来成为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的大思想家,为湖湘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时代的风云变幻,让吴道行的人生充满了悲壮色彩。1644年,明王朝覆灭,清兵攻克长沙。吴道行痛感明朝末日来临,他“望阙痛哭展拜”,随后归山,绝食而亡,以死明志。

《文萃报》3450期综合自澎湃新闻、红网等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来源:《文萃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