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接力:以仁心点亮生命之光——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三代护士的传承与坚守

  大众卫生报   2025-05-12 15:34:04

本报记者 陈艳阳 通讯员 张瑜 舒庆霞

年轻的“95后”科室骨干、肩负家庭与事业双重责任的中坚力量、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并培育新人的前辈,他们用专业技能和仁爱之心疗愈患者。5月12日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前夕,记者走进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专访老、中、青三代护士,探访他们背后的故事,感受血脉相承的护士力量。

郏天槐:闪耀青春之光的男护士

26岁的郏天槐是来自内蒙古的一位小伙子,2021年入职,先后在急救医学中心、呼吸综合科、发热及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等科室工作,短短几年练就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敏锐的病情观察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如今的他已成神经外科的护理骨干。

选择护理专业,是郏天槐遵循内心的选择。高中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目睹一位男护士在病房中专业且温暖的工作场景,意识到男性在护理领域同样能发光发热,大学时毅然选择了这一专业。在神经外科,郏天槐曾参与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治。一名因严重车祸导致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入院时深度昏迷、脑疝危急。作为男护士,郏天槐凭借体力优势和出色的护理技能,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保障抢救用药,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深夜巡查时,郏天槐敏锐地发现患者瞳孔不等大的异常,及时上报医生,避免了术后再出血的险情。繁忙的工作之余,郏天槐还挤出时间来做科普创作与宣传。2024年7月,其参与拍摄的作品《出入有间出入无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活动金奖;《爱不被烟灭》荣获中华医学会创新视频奖。因其出色的表现,2025年郏天槐获评“怀化市护理先进个人”。

在工作上屡获佳绩的同时,郏天槐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作为护理同行的女友和他同在医院实习,因热爱这里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完善的护理培养体系,两人通过努力于2021年双双被录取,并于今年1月喜结连理。郏天槐将和相伴一生的恋人,继续携手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奋斗。

唐丽春:急诊室里的“铁血玫瑰”

42岁的副主任护师唐丽春,现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的护士长。从业21年,她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重点科室的护理管理者。期间,历经肝胆烧伤、消化肾内、血液、神经外科等多个科室,唐丽春始终用专业与爱守护每一个生命。

急救医学中心是与死神赛跑的“战场”,病情瞬息万变,对医护技能要求非常高,唐丽春带领团队从多个方面提升专业能力。她紧跟前沿动态,定期查阅核心期刊、指南,参与急诊专科培训与学术会议;经常组织团队开展模拟演练,复盘抢救案例并优化流程,强化实战技能。同时,注重跨学科协作,与重症医学及各专科ICU联合病例讨论,促进多学科救治思维融合,形成“学习-实践-反馈”闭环,带动科室整体专业水平提升。

急诊医学科同时还是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第一战场。作为科室护士长和医院抢救小组的成员,每次突发事件发生后,唐丽春总是第一个赶到科室。疫情防控期间,唐丽春吃住在医院,42天未回家,防护服常浸透脊背,高烧不退仍在病房忙碌,令科室同仁和患者深深感动。2023年唐丽春被授予“怀化市五一劳动奖章”。

张丽萍:儿科病房的“定海神针”

57岁的副主任护师张丽萍,1985年进入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先后在手术室、急诊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工作,扎根临床多年,现在是一名资深的儿科护理专家。

儿科被称为“哑科”,孩子不会表达,家长容易焦虑。上世纪90年代,输液主要是钢针,为了提升穿刺水平,张丽萍查看相关的书籍、论文,认真观察不同患儿的血管特点,用心体会进针的角度、深度,并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把进针技术练到“一针见血”。后来随着留置针的推广,张丽萍率先在科室使用,并总结经验,传帮带指导其他护士,科室的穿刺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患儿痛苦大大减轻,“张一针”这个称号也在家长群里传开。在患儿因疼痛哭闹或抗拒治疗时,张丽萍总用温和的语气哄劝,用玩具、贴纸等转移其注意力,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治疗。

张丽萍践行着终生学习的能力,从中专到本科,从护士到副主任护师,她不断地精进自己。期间多次获评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带教老师、优秀护士、十佳穿刺能手等荣誉,并先后荣获怀化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等称号。因其长期坚守护理岗位、无私奉献,2024年张丽萍还荣获怀化市“三十年护龄”奉献奖。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