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护士会被替代吗?

  大众卫生报   2025-05-12 11:51:34

当智能监测系统24小时自动测量生命体征,当医疗废物分拣机器人3秒完成医疗垃圾处理,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医疗护理领域。值此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我们聚焦一个时代命题:在AI浪潮中,护士这支庞大的主力军价值是否无可替代?答案,藏在无数与宝贵生命对话的瞬间里。

AI正在重塑护理行业

在上海同仁医院,引入了全国首台输液医废分拣机器人“大白”,护士只需把从病人身上拔针后的输液袋挂入机器人的“嘴里”,它就能在3秒内自动完成剪断、拔针等复杂步骤,实现输液袋的分解和分类回收。这使得护士处理输液医废的工作时间,由原来的每次30秒大幅缩短至平均每次3秒。

如果按照日均输液工作量300人次计算,每个病人至少两袋,每次处理一个病人的输液废弃物就可能需要弯腰4次,一天大概900次。而随着“大白”的上岗,不仅避免了护士重复弯腰的动作,每天可节省约2.25小时的工作时间,让护士有更多精力照顾患者,还从源头上降低了输液锐器造成的职业暴露风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数据显示,在AI辅助诊断系统运行后,护士对异常数据的复核确认使诊断准确率提升12%,成为医疗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让护理决策进入智能时代。

AI时代,还让护理服务半径突破物理限制。5G远程护理系统让三甲专家实时指导基层护士操作,智能穿戴设备实现居家老人24小时健康监护。

护士的“不可替代性”,藏在这里!

AI监测设备能实时捕捉重症监护室里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但遇到患者突发室颤,机器人能像护士一样冲到床边进行心肺复苏吗?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一例急救案例显示,在AI预警到患者血氧骤降的20秒内,当班护士已完成气管插管准备,这种“肌肉记忆”般的快、准、狠的应急反应,是AI算法难以企及的专业本能。

机器人懂护理流程但是不懂变通。日常工作中,护士常要通过观察患者饮食喜好、睡眠质量等非量化指标,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研究证明,护士主导的“身心整体护理”方案,使患者五年生存率提升8.3%。这种需要生活智慧的洞察能力,机器人再学十年也赶不上。

机器人现在干的都是“力气活”,无法传递温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显示,尽管AI能准确提供90%的护理建议,但患者对AI的信任度仅为护士的三分之一。因为人类需要的不仅是治疗方案,更是“被看见”“被理解”的共情和温度。当患者因化疗脱发崩溃时,AI能计算最佳安慰语,却无法真正共情颤抖的肩膀。

AI赋能,助力护理服务质量提升

我国护理学会数据显示,全国520万注册护士每年完成超10亿人次护理服务,这个庞大群体构筑起守护生命的立体防线。从新生儿监护室里24小时的襁褓守护,到老年病房中耐心的康复指导,护士用专业与温情编织起医患之间最牢固的信任纽带。

实践证明:护理是技术与人文的交响,是数据与情感的共振。护士这支主力军职业不会消失,反而会因AI的普及更加凸显“人类独特价值”。未来,AI与护士的关系将是协同合作而非取代。AI将成为护士的“智能助手”,帮助护士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而护士则专注于需要人类智慧和情感投入的领域。

值此512护士节即将来临之际,致敬AI时代永不被替代的生命守护者!

长沙泰和医院 段香萍

通讯员 小姿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