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5-12 09:53:49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黄玲珠 肖继芳 骆阳)5月8日下午,蓝山县湘江源中学的多媒体教室内,一堂特殊的“心理课”悄然展开。蓝山县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携专业团队走进校园,为存在“六态”心理倾向的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场沉浸式心灵疗愈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蓝山县中小学心理健康专项治理工作的创新实践,更以“体验式教育”为核心,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温暖能量。
“如果焦虑是一团乌云,我们可以选择做自己的太阳。”工作室唐美菊老师以《拒绝精神内耗,请勿自我焦虑》为主题,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如考试压力、同伴关系矛盾等,生动解析焦虑的根源。通过“暂停—觉察—调整”三步解压法,她带领学生现场演练深呼吸、正念冥想等技巧,并抛出互动问题:“当你感到疲惫时,最想对自己说什么?”一名男生举手答道:“我想告诉自己,慢一点也没关系。”瞬间引发全场共鸣。
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是沙盘游戏与曼陀罗绘画的深度体验。在曾浩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用沙具构建场景:有人摆放“高墙”象征人际隔阂,有人用“桥梁”表达渴望理解。通过小组讨论,他们逐渐意识到:“原来冲突不是终点,而是沟通的起点。”而黄青婷老师的曼陀罗绘画课则让教室变成了色彩疗愈的海洋。学生们用画笔自由填充图案,黄老师轻声引导:“让颜色替你说话。”一名女生在完成作品后眼眶湿润:“我选了蓝色和金色,蓝色是最近的低落,金色是希望。画完后,心里好像亮了一盏灯。”
活动尾声,师生围坐分享感悟。湘江源中学心理教师王老师感慨:“沙盘和绘画突破了传统说教,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为确保活动安全,工作室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为每名学生建立匿名档案,严格保护隐私。
此次送教是“一校一策”专项治理的缩影,未来将通过“家校心理驿站”线上平台、教师技能工作坊、月度跟踪回访等形式,构建“预防—干预—成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当心理健康教育走出课本,成为可触摸的体验,或许正是青少年走向阳光的第一步。”蓝山县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编:彭静
一审:彭静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