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乌衣:黄沙虚火——论《大风杀》的叙事塌方与角色失格

  湖南文联   2025-05-12 09:33:42

图片

黄沙虚火——论《大风杀》的叙事塌方与角色失格

文|乌衣

西部片是国内近些年来少之又少的影片类型,上一部相同气质的《无人区》已是十二年前的作品。在这样的蓝海版图中,《大风杀》本可以成为国产犯罪片的破局之作——孤镇困局、警匪对峙、人性博弈,这些元素听起来就极具戏剧张力,从那个结构、剪辑、节奏都极尽copy《疯狂的麦克斯》的预告片开始,就已经抓爆眼球。然而成片却如片中反复刮起的大风沙,看似声势浩大,最终只留下满地狼藉的叙事碎片。这部试图融合西部片豪情与黑色电影冷峻的作品,如一场失控的沙暴,前半段的生猛枪战与权谋博弈越是凌厉,后半段角色动机的集体失焦便越显荒诞,随着叙事重心的摇摆不定,沦为一场无的放矢的自我狂欢。

一、类型片的“夹生饭”

从《七武士》的悲壮到《无人区》的荒诞,封闭环境下的生存博弈始终是类型片里的“黄金舞台”。《大风杀》的野心显而易见:废弃小镇“忙崖”被塑造成禁枪时代背景下的弃儿,44名悍匪与3名警察的角力,很容易让人想起黑泽明式的逼仄封闭、不平衡、充满冲突的困境舞台。充满肃杀氛围的前一个小时,在我脑海里,不断回想起《七武士》里被包围的小山村,《13刺客》里以一当十的殊死杀阵,对于久未在大银幕上体味过cut片的国内影迷来说:前面这一小时,味太正了。

图片

前半部分气氛到位的同时,两位主演的选角和表演符合预期,也有惊喜。辛柏青饰演的北山,在片里的妆照酷似陈奕迅,但其初醒后,我没有一秒再出戏,擦拭佛像的神经质低笑、镇压叛徒时骤然收缩的瞳孔,一副优雅、暴戾,合格的末路枭雄路子,十分到位;而白客,早就褪去了喜剧标签,被调侃为“银幕人夫”的他,在每个近景镜头,用其标志性的“眼神颤抖”,给角色注入“破碎感”,除了那刻意压低的嗓音,总让人脑补起“我夜猫子这样压着嗓子说话你会觉得我超有魅力然后想给我生猴子”的画外音外,其余也堪称完美。

这样,充满力量感的反派,内敛孤独的刑警主角,加上力量悬殊的舞台设置,悍匪一言不合就火并的视听语言,生猛非常的枪战和暴力镜头。满屏的戏剧张力让人兴奋,这种氛围一直延续到老大醒来之后:当唯一的正义力量——白客单刀赴会,一探匪窟虚实,老大不慌不忙,言辞间就压住了整个场面,吓跑白客同时控住了意欲叛变的手下。这一段完全就是昆汀那股《八恶人》的风格,影院里的我不由挺直了背,等着下面的高潮,心里不住感慨这前半段可以获评今年以来的最佳“一小时”。

图片

这时,来到了故事高潮,警方被全面压制,而匪徒接管整个县城,大家都等着最大的转折——可能没有支援了。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后故事就开始“整段垮掉”。前半段这个老大是非常厉害的。但是呢,他在接管县城之后,氛围垮了、表演垮了,然后两位主演也垮掉了,大家像4月30日下午的打工人一样,忙着奔向假日,人物赶着走向自己的结局。没有弧光,没有细节,没有反转,就像是卡点下班一样,走向那个一言难尽的结尾,最后电影也整段垮掉。

看似复杂磅礴的铺垫,变成虚张声势的草台背景;剧情在往所有人都可以猜到的公式化套路狂奔,前面风雨欲来了半天的匪徒入侵环节,结果被草草带过;正邪势力也几乎没有主线意义上的碰撞交织,海报上大肆宣传的“杀”,结果变成了反派方单方面的“狼人杀”;叙事主线变成了匪帮内斗,临近结尾时,我不由得想:这片子里,如果没警察,也没关系啊,这匪徒都快把自己人杀完了,抛去夜猫子这个人物,对大部分情节推进毫无影响。还有“沙暴吞匪”这类机械降神桥段,让前期铺垫的警匪智斗沦为潦草笑话。

图片

回过头仔细想想,其实前半段的剧情也干得可以。人物出场很多,但都没有记忆点,故事乍一看惊涛骇浪地,可仔细一分析,信息量也少得可怜,全靠氛围撑着,导演既想保留《树大招风》式的宿命悲凉,又不舍《新世界》式的帮派权谋,还想要《无人区》式的西部气质。

结果既没有环环交织的正邪交锋,也没有纯粹的密闭空间,也没有黄沙小镇的生死角斗,甚至也没有真正的枪战大戏;既要又要,结果既没又没。

二、角色塌方的舞台秀

剧本的失衡同时导致人物的扁平化,两位主演的演技越是精湛,越照见其角色背景的苍白。前面的深沉和铺垫,却在接管县城后沦为脸谱化反派;钢镚(王一通 饰)们的反叛,既无《树大招风》的宿命悲凉,亦缺《黑社会》的权谋厚度,倒更像游戏里的小boss,负责公式化的制造难度,然后匆匆下线。

图片

这种细节贫血在这样的警匪群像中尤为致命。老站长左罗(戏骨配角)的泳池智斗充满韵味,却在后续剧情中蒸发无踪;简宁(孙宁 饰)从菜鸟到战士的成长弧光,被压缩成“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突然开窍了”的敷衍转折。

而角色塌方,在人物的“死亡时刻”终于达到荒诞巅峰:会计(张本煜 饰)下跪求饶时的战栗瞬间,贡献了他从影以来的最好镜头,却被突兀插入的追车戏腰斩;舌头(神秘狙击手)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却被多杰(藏族牧民)潦草的同归于尽沦为笑话——观众甚至来不及记住他们的名字,已然见证其如草芥般凋零。

人物都在空转,也没有明确目的;人活着不知为什么,死了也毫无触动,甚至就连大嫂李红引爆美食城,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的“悲壮时刻”,也因缺失情绪铺垫,让自爆变成公式情节。观众心里毫无波澜,因为人物一点细节没有,全因为剧情走到那了,这人该下线了。

图片

没有细节,没有弧光,没有目的,所有人就像演职表上空洞的名称一样,警察就是警察,匪徒就是匪徒,没有来龙去脉,没有个人思想变化,都沦为僵硬的木偶戏。

于是,死亡失去重量,角色沦为推进剧情的工具,死亡便只是场记本上划去的一个名字,而非观众心头的一声叹息。

结语:且听风吟,不如逆风执炬

总的来说,《大风杀》算是近期疲软市场里相对不错的类型片,也验证了主创者的部分尝试,但对于广大影迷来说,对于拥有顶级戏骨加盟、优质的类型蓝本、口碑团队执掌的本片,我们原本的期望可不止于这样一碗半生不熟的“夹生饭”。

图片

特别在那劲爆的预告片轰炸下,精彩的前半段铺垫后,我们期待的是看到一部能够突出重围,特立独行的类型片,不仅仅是这样的“四不像”。当镜头扫过片尾那片重归寂静的荒漠,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中国类型片在资本狂沙中的死寂现实。

或许该重读导演张琪那句无心的谶语:“有限性让自由成为可能。”剥除那些过多的尝试,放弃讨好所有人的执念,重新充实起人物的血肉,中国电影人才能真正在风暴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毕竟,真正的西部精神从不在漫天黄沙,而在那些明知前路艰险仍策马孤行的背影。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