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昕 版面责编 曾衡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2 08:51:19

文丨周昕
在我一众的朋友里,周万水可是我心中最欣赏的一位。我与他同年同月生,且都姓周,性格里都有股子相似的纯真和直爽劲儿,这让我觉得与他格外亲近,就好像老天爷早就安排好了这份缘分。他老家在河南辉县,所以网名叫“豫北·周万水”,这网名跟他的文风一个样,朴素而美丽。
最初认识周万水,是在《湖南文学》上。读了他那篇《江天云鸟自来去》的散文,我彻底被他文字里的美感和深邃思想给镇住了。第一次见他,是三年前怀化市作协在中方“土地主”农庄搞的“沈从文作品研讨会”上。那是我头一回参加市里的文学活动,在那么多文学前辈面前,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就在这时,周万水朝我走了过来。他眼睛清亮清亮的,好像能看穿人似的,不过我盯着他看时,他却躲开了我的目光。会场上,大家都亲热地喊他“水哥”,他总是笑眯眯地点头回应,客气得很,浑身透着股温和的劲儿。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唐树清点名请他发言,他麻溜地站了起来,脑子转得飞快,讲得头头是道,见解独到,让人从心里头敬佩他有才。
自打读了他的第一篇作品,我就开始格外留意他了。从那以后,他的作品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在好几家刊物上发表,且每篇都思想深刻,文采很好。每次读到他的作品,我心里的钦佩之情就噌噌往上涨,他对文字的把控能力,还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实在让我佩服。
再次见面,是两年后的一个午后。他专门从广东赶了回来,早早地来到了长沙毛泽东文学院门口。快到中午时,我收到了他发的信息:“还在上课?”我回他:“嗯!”他接着说:“我在院门口,中午请家门兄吃个中饭?”我回话说:“我请你!就在毛院食堂吃,要得不?”他却坚持:“还是出来吧,我约了几个朋友,大家一起聚聚!”他的这份热情和真诚感动了我。
三个多月后,我看到他成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一员,马上就给他发信息祝贺。他还是跟以前一样谦虚说:“这算不了什么,最重要的还是得多出好作品。”他对文学的这份执着和热爱,让我对他又多了几分敬佩。在这个浮躁的年头,还能有这么纯粹的追求,真是太难得了。
好多场合,我都夸他,说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是我们周家的骄傲。他见我这么夸他,总是客客气气地拱手回礼,话里全是感激和尊重,一点骄傲自满的影子都没有。
前年初夏,我参加沅陵县“千年古都,书乡沅陵”发布会,里头有周万水的签书发行活动。我挤在长长的队伍里,心里头满是期待,好不容易拿到了他的新书。看着他在亮堂堂的灯光下专心签字,我感觉他眼睛也老花了。不过,岁月可没把他的创作热情给磨掉,没过多久,他又在《散文百家》上发表了《从鸦角洄到鸭窠围》,还很快被《散文海外版》转载了,又一次证明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魅力。
周万水的人生好像跟河流紧紧连在一起。好多回,他安安静静地坐在河边,感受着四季的变化、早晚的交替,心里的感情也跟着起起伏伏。他总能从那条静静流淌的河里,抓到数不清的灵感,悟到深刻的道理,写出岁月的故事。
他从师范学校毕业以后,来到酉水边的乌宿小镇。在那儿,他使劲挖掘小镇的历史底蕴,给它赋予了深厚的历史意义。在他笔下,小镇的每一条石板路、每一座老房子都好像活了过来。他把乌宿的过去和现在巧妙地糅在了一起,让读者就像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被岁月温柔对待的时代。
他把自己比作飞越河流的鸟儿,可他也清楚,在河流眼里,自己不过是天空里一抹淡淡的影子。这种人和自然之间既微妙又深刻的关系,让他在不停地感悟和思索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周万水喜欢去凭吊历史遗迹、追溯河流源头,这些旅程常常伴着孤单寂寞,可也让他有机会和旷野、河流好好对话。当他来到一条河流的源头,心里总会涌起一股说不出来的喜悦和感动,接着就特别想跟别人分享。他盼着把这些珍贵的感受通过文字传给更多的人,让大家一起感受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在他笔下,每一个字都好像有了生命,它们蹦蹦跳跳、摇摇摆摆,讲着他的故事,也讲着这个世界的美好和沧桑。
沅水成了周万水心里挥洒不去的牵挂。对着这条历史悠远的河流,他知道自己的文字可能没办法把心里的敬意和感慨全部表达出来,可他还是铁了心要用文字去描绘这条河流的美丽和哀愁,把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传递出去。流动的沅水,好像在给他的文字配乐,而他的文字,就是对沅水最美的赞歌。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周万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廖慧文
一审:曾衡林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