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三湘都市报 2025-05-11 17:22:00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田甜
近日,一款名为“中药手串”的饰品以1.2亿阅读量冲上热搜,引发热议。这类手串以沉香、檀香、夜交藤等中药材为原料,宣称佩戴后可安神助眠、驱蚊防湿甚至调理结节,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健康护身符”。然而,其实际功效与安全性争议不断。是传统中医文化的创新传承,还是收割焦虑的消费陷阱?5月11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现象:从社交平台到线下门店,中药手串成“新宠”
“我们以前主要销售水晶手串,现在我们转战新赛道,就是这个中药手串,最近销量还是很不错的。”家住长沙市开福区的郑女士表示,作为饰品行业的从业5年的从业者,她察觉到或许中药手串可能会成为替代水晶的下一个“新宠”。
正如郑女士所言,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中药手串”,相关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销量最高的店铺月售超8000件,某头部商家累计销量更是突破60万件。
线下体验店也遍地开花。在长沙市五一广场的新中式体验馆,游客可自由搭配药材制作手串,主打“安神助眠”“防疫提神”等概念。
走红:传统文化和健康养生相辅相成
中药手串走红的背后,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短视频平台上,“中药手串”话题播放量超1.1亿次,博主们分享“疏肝解郁手串配方”“助眠香珠制作教程”,评论区不乏“马上安排”的跟风者。而中药手串的流行,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与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同。
“我觉得这种手串价格也不是很贵,而且挺特别的,所以还是很愿意为它买单的。”今年23岁的长沙市民陈意说,比起线上购买,她更愿意在线下体验后购买。
快节奏生活下,便捷的养生方式成为刚需。中药手串将“药食同源”理念转化为可穿戴饰品,契合了年轻人“碎片化养生”的心理。
而中药手串制作工艺大多标榜“非遗传承”,比如说源自宋代的合香珠技艺。商家将中药材与佛教文化、生肖元素结合,赋予产品“吉祥庇佑”等寓意,吸引了对东方文化好奇的消费者。
争议:疗效存疑与安全隐患并
尽管中药手串市场火爆,但关于中药手串的争议始终未歇。
商家宣称手串可通过“皮肤吸收药效”或“刺激穴位”调理身体,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医科主任肖岚指出,芳香疗法确实能通过气味调节情绪,但宣称“治疗疾病”属于夸大其词。佩戴更多是心理安慰,无法替代正规医疗。
再有就是市场上廉价手串多为劣质药材粉混合香精制成,易引发过敏。有消费者反映,购买的合香珠佩戴后出现咳嗽、红疹,最终因无法确定致敏源只得丢弃。
专家也提醒,消费者需认清它“文化饰品”的属性,而非“治病神器”。肖岚建议,若追求养生效果,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若作为文化体验,则需警惕虚假宣传,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更应谨慎。
责编:田甜
一审:田甜
二审:朱蓉
三审:丁兴威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