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生灵奏响“洞庭之歌”

  三湘都市报   2025-05-11 07:31:06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

清晨,洞庭湖畔薄雾如纱,江豚轻跃水面,呦呦鹿鸣声划破寂静,水鸟翔集成群,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缓缓铺展。作为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主场城市,岳阳正以“文旅+生态”的新答卷,向外界展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岳阳实践。而这份生态转型的成效,不只体现在水清岸绿,更在于一代代“渔人”的命运转折和万物复苏的动人回响。

【镜头一】

退捕渔民刘静:从“下网捕鱼”到“网上卖鱼”

“以前觉得捕鱼是命,现在发现守湖才是活路。”5月9日,岳阳市六门闸社区村民刘静站在3200米长的晒鱼长廊前,轻轻翻动着金黄的风干鱼。这里曾是渔民晾晒渔网的地方,如今则挂满了由她和父亲亲手制作的传统风干鱼——刮鳞、剖背、抹盐、风干,每一道工序都带着湖水的味道。

自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施行以来,岳阳6812名建档立卡退捕渔民陆续“上岸”。刘静一家曾以船为家,父亲刘平在湖上漂泊半生。禁渔之后,他们一度陷入迷茫,但很快,转机来了。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中,刘静脱颖而出,她将父母的手艺拍成短视频,直播带货,将“洞庭味道”卖到全国。

在她的直播间里,母亲是风干鱼的“代言人”,父亲是“匠人”,一家人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退款率不到1%。

“风干鱼是记忆的味道,也是我们与湖的链接。”刘静说。

在刘静眼中,“诚信”是做电商的底线。为了保证品质,她不断改进包装和冷链配送,做到发货“0损耗”。

“以前怕人知道我们是捕鱼的,现在巴不得告诉全世界:我们是洞庭湖的守护者。”刘静笑得明亮而坚定。

在岳阳,像刘静一样的“新渔人”不在少数。岳阳县的周界武曾是“捕鱼高手”,如今带领8户渔民成立龙虾合作社,年收入超50万元;湘阴县的谭建国与10户渔民成立家政公司,专事水上保洁,年纯收入近百万元……

近年来,岳阳市全面实施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洞庭清波”“碧水攻坚”等专项行动,扎实做好渔民退捕上岸、转型转产工作,实现了由“捕鱼人”向“护鱼人”“晒鱼人”“产业人”的华丽转身。

【镜头二】

何氏父子的守湖之路:江豚跃水,是生态的回声

“快看,江豚跃水了!”洞庭湖上,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的公益巡护员何东顺驾船驶向湖心,一道水光中,灰黑色的江豚跃出水面,激起层层涟漪。

1997年出生在渔船上的何东顺,是地道的“渔三代”。他的爷爷、父亲以捕鱼为生,湖就是家。但随着非法捕捞、排污、电捕鱼猖獗,鱼越来越少,生活渐渐艰难。“有时撒一整网,连油钱都赚不回。”何东顺的父亲何大明回忆。

何大明一家与江豚的缘分要从2003年说起。在一次出湖捕鱼中,何大明救起一对被渔网缠住的江豚母子。此后数月,这对江豚常伴渔船左右。这段特殊的缘分,成为他们家生态转变的起点。

2011年,褪去“渔民”身份的何大明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渔民成立公益护渔协会,变卖渔具,仅留3艘船用于巡湖。每天志愿巡逻,昼夜轮班,风雨无阻。他们发现非法捕捞行为后,第一时间向渔政举报,成为守护洞庭湖生态的一支重要民间力量。

大学毕业后,何东顺放弃城市工作,选择回到湖区加入了守护洞庭湖的队伍。他不仅参与巡湖,还负责环保宣传、法治教育、项目申报等工作,为协会注入年轻力量。

“一到湖里,儿子的眼睛就闪闪发光。”何大明说。

“他会用新媒体传播环保理念,这比我强。”提起儿子,何大明很是欣慰,之前,一段鱼儿成群腾跃的湖面视频被何东顺发布在新媒体平台后,迅速登上热搜。网友们也发出感叹:“十年禁渔效果看得见,鱼米之乡回来了。”

“如今有了许多像何东顺这样的年轻人加入,志愿者已经达到100多名。政府支持与公众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洞庭湖的鱼群也越来越多。”何大明说。

【生态之歌】

麋鹿安家,候鸟翔集 多样生灵谱写生态新章

除了江豚的逐年回归,洞庭湖区还迎来了“麋鹿之歌”的再奏。据2025年监测,目前洞庭湖区野生麋鹿种群数量已达300余头,较数年前实现翻倍增长。麋鹿栖息在湿地、河滩之间,成为湖区生态恢复的重要象征之一。

与此同时,2024—2025年越冬水鸟同步监测数据显示,湖南共记录水鸟7目12科77种46.52万只,其中洞庭湖区域水鸟总量达45.62万只,占全省98%以上,同比增加7.5万只。白鹤、黑鹳、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也频频现身,生态环境日益向好。

候鸟归来,麋鹿繁衍,江豚游弋……洞庭湖,这片广袤水域,正在见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与重构。

随着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进入倒计时,岳阳正将生态治理的“硬功夫”转化为文旅融合的“软实力”。

在麋鹿苑的智慧研学课堂,孩子们可以通过智能监测系统了解麋鹿的生活动线;刘静的风干鱼作坊升级为非遗体验馆,游客可以看到腌制的鱼干也可扫码追踪原料溯源;何东顺的巡护船则化身“移动生态教室”,载着各地考察团见证江豚逐浪。当“云游君山”小程序将46万只候鸟的迁徙轨迹转化为数字艺术展,当环湖马拉松赛道串联起江豚湾与麋鹿栖息地……岳阳,这座以水为脉的城市,正用生态之笔书写着“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时代答卷——江湖已清,未来正来。

责编:陈舒仪

一审:罗艾敏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