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国际护士节丨衡阳市中心医院骨科四区兼神外二区护士长潘燕:掌纹里的春天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08 17:03:16

通讯员 王艳芳

凌晨3时的走廊,潘燕的白大褂在月光里洇开一团暖黄。30年前那个捧着《基础护理学》的姑娘不会知道,自己的掌纹会与无数生命线交织,在衡阳市中心医院的病房里,生长出绵延一辈子的春天。

衡阳市中心医院骨科四区兼神外二区护士长潘燕

1992年,骨科病房初建,开科首日,潘燕护理了一位被钢筋贯穿右臂的建筑工人。血珠顺着她的护士服滚落,在领口绽开暗红的花。从那时起,她便学会了聆听骨骼生长的声音:钢钉与骨质的私语,牵引架与肌肉的和鸣。她夹放在邵逸夫医院进修笔记里的梧桐叶仍泛着墨香,科室长明灯在她眼底投下永恒的光。

见过潘燕的人都说,她走路像踩着棉花,可抢救车推过瓷砖的刹那,那双护士鞋能踏出惊雷。正月里的饺子香飘到护士站就散了,除夕夜的烟花绽放在监护仪的心电图上。年轻护士总在排班表上发现自己的名字被红笔圈在团圆的日子,而那个永远替班的签名潘燕,像燕子在风雨里筑巢时衔来的春泥,温暖着科室每一个人的心。

雨夜里的生命线

2012年夏,倾盆暴雨。四车连撞的现场,沥青路上血迹斑斑。潘燕一身白衣冲进雨幕,止血带在指间翻飞如蝶,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快过闪电。担架上血肉模糊的姑娘攥住她的衣角,喉间挤出破碎的声音:“抓紧我!”潘燕俯身,雨滴混着血水滑落,轻声安抚道:“我们回家。”

救护车里,监护仪唱着断续的挽歌。她跪在颠簸的车厢地上,双手托着氧气面罩,直到指节泛出青白。

凌晨的抢救室亮如白昼。她穿梭在病床间的身影被拉长成山脉,当最后一个家属在知情书上颤抖着签字时,窗外的玉兰树正抖落满身星光,而她口袋里冷透的包子,早已被体温焐成了棉絮。

无名的苹果

寒冷清晨,急诊送来一位浑身泥泞的老人。CT显示颅脑损伤,他的破旧棉衣里只有半块硬如石头的米糕。

潘燕在住院单家属栏签下自己名字,对收费窗口工作人员冷静地说:“先用我的工资垫付。”老人住院期间,她给老人擦身,发现他腰间有道蜈蚣似的旧疤,便每天多带一份自己在家熬的鸡汤;老人半夜躁动扯掉鼻饲管,她就握着那双树皮般的手,轻声安抚。

一周后,老人家属赶来时,老人突然用沧桑的手,把一个苹果塞进她的护士服口袋。那个干瘪的苹果在阳光下泛着蜡质的光,像一颗历经风霜依然倔强跳动的心脏。

神外病房的晨昏

下午3时的阳光斜照进来,神外病房里回响着轻言细语:给脑出血术后老人喂饭时,她鬓角的白发垂落成弧线;为脊髓损伤少年翻身时,她掌心的温度能融化僵硬的肌肉;高热病人的额头贴着“三十年护理奉献奖”奖杯化成的冰袋;昏迷病人的发间,游走着她的桃木梳。

论文里严谨的数据,在病房里都化作了她测量脉搏时的“三指禅功”监护仪的警报声,让她伏案书写的背影瞬间绷直。

燕尾帽下的春雨

此刻,急救铃撕破雨夜。

新来的车祸患者瞳孔散大,而她的双手已展开成翅膀。30年前别在胸前的燕尾帽徽章,此刻化作无影灯下的春雨,浸润生命干涸的河床。那些在她掌心重新跳动的心跳,终将成长为生机勃勃的满树新绿。

在潘燕的护理日志扉页,写着一行小字:“所谓春天,不过是无数个深夜,我们为生命多守了一盏灯。”

责编:吴雅敏

一审:吴雅敏

二审:彭国军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