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10:51:16
5月7日,湖南日报在《三湘看点》报道了长寿镇新港村的农田巧改、竞包巧思,生动地展现了平江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创新实践。今日平江微信公众号以《隔壁村坐不住了,长寿镇新港村这波改田操作太赚!》为题进行同步报道,肯定了新港村的做法。
平江新港村,你们这个“改”字写得好!
我们先来概括一下这个新闻事件。话说暮春的一天,平静的新港村上演了一场热闹的土地竞拍大戏,原本280元一亩都没人要的田土,最后竟然被大家抢到了395元。乡村振兴还有这种新玩法?这价格翻番的背后又藏着什么秘密呢?
以前,新港村的地就像打满补丁的旧衣服,东一块西一块,又细小又零碎,水渠还堵得像“肠梗阻”。换作别的地方,可能就等着看着凑合着,可新港村“两委”偏不,村干部带头表态“我家的塘先填,我家的树先砍”,顶着压力破除各种利益阻碍。说干就干,羊肠小道变成了6米宽的机耕道,肩挑手提浇水的苦日子,被方便高效的灌溉系统彻底终结。现在的农田,满满都是现代化的气息。

这还不算完,更绝的是他们的竞拍方式。村“两委”把工程招标那套搬到土地流转上,搞公开竞价,让土地价值由市场说了算。种粮大户徐林德生怕抢不到地,紧紧攥着合同不松手;77岁的老农吴光生靠着土地流转,一年多赚1500元,笑得合不拢嘴。这不仅让土地价格涨了,还搞出了“租金保底+利润分成+就业增收”的致富套餐,沉睡的土地一下子变成了能生钱的“金疙瘩”。
新港村的这一改革,就像在平静湖面扔了块大石头,引发的“水花”越溅越大,周边6个村眼馋得不行,纷纷申请抄作业。平江县农业农村局也赶紧跟上节奏,还要推出“智慧农田升级套餐”,种田从“看老天爷脸色”,变成了“靠科技吃饭”。高,实在是高。

如今,站在新港村成片的稻田前,满眼绿浪翻滚,这就是一个“改”字带来的最实在的效果。这场从土地整治开始的变革,其实是在重新调整生产关系,给乡村治理来一次大升级。乡村振兴贵在因地制宜,要大胆创新,更要切合实际,像新港村这样,用市场思维盘活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跟着学,让自家的土地也变成“下金蛋的鸡”,一起奏响新时代的田园致富曲。
责编:王相辉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