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05-08 07:38:32
苏仙岭的晨光里,东江湖的浪涛中,有色金属之乡的熔炉旁……郴州的劳动者用双手丈量城市脉络,以匠心铸就发展脊梁。今年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5名郴州职工喜获表彰。即日起,本报推出《郴州劳模群英谱》专栏,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刘雨菲 陈 卫
荣誉档案
曹轶,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助理,电气自控工程师。30多年来,曹轶一直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在稻谷碾米、粮食烘干仓储及粮食加工成套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制造和技术服务工作中,积极应用物联网云平台等新技术进行创新,实现了粮食收获后一站式处理工程成套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2020年他获得“湖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今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奋斗故事
湘南初夏,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简称“郴粮机”)的车间里,智能机械与数控机床奏响现代化交响。研发部部长助理曹轶专注调试着即将发往东南亚的大米抛光设备,眼镜被汗水浸得滑落鼻尖,他却浑然不觉。这位与粮机打了近36年交道的老工匠,刚刚获得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
“那时每套设备都是机械传动,操作工要时刻盯着温度表、压力计,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出米率。”1989年的夏天,19岁的曹轶背着电工包走进郴县碾米机厂维修车间,成为他从普通电工到智能粮机专家蜕变的开端。
2001年,郴粮机面临传统粮机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加入团队的曹轶将目光投向工业自动化领域,带领构建起完整的智能控制系统框架。“技术突围就像剥洋葱,每破解一层就能闻到创新气息。”曹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此后,曹轶参与了多项省市前沿科技项目,致力于粮机装备产品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创新。面对技术研发的重重困难,曹轶始终把它们当作一次又一次挑战和提升自我的机会。
2017年寒冬,亚洲最大的大米加工厂——黑龙江春华秋实粮油有限公司日产千吨精米工程进入攻坚阶段。作为自动化系统总设计师,曹轶在零下20℃的总控室连续奋战,每天工作至凌晨,终于将精米车间自控系统调试成功,顺利验收。
砻谷机、碾米机、抛光机、烘干机、仓储库……多年来,曹轶先后负责开发20余种智能化新产品,设计大中型自动控制系统多达40套以上,实现了粮食收获后一站式处理工程成套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在团队成员眼中,这位拥有18项国家专利的“技术大拿”毫无保留,曹轶就像老大哥一样,对成员进行传帮带、倾囊相助。他还多次深入乡村,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
如今,郴粮机年产值超过6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销往欧洲、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地,基本覆盖世界上所有的水稻产区和杂粮产区,平均每年的出口额达8000万元至9000万元,粮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
从沾满机油的电路图纸到智能控制面板,从湘南山城到“一带一路”,曹轶用科技之笔在粮食安全答卷上写下铿锵答案。在办公桌上那本写满技术心得的笔记里,扉页题着“有信仰者有恒心”,恰是他这些年创新路的最佳注脚。
责编:张思齐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