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盲人钢琴手张旦旦:人生是一场真诚的对弹

黄亚苹 陈普庄 唐雨琪 童迪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07 23:31:47

新湖南记者 黄亚苹 陈普庄 唐雨琪 摄影/童迪

深圳华强北繁忙的都市街头偶遇一架架公益钢琴,可以稍稍停下脚步,或聆听,或弹奏奔忙的生活平添转瞬即逝插曲

在深圳生活了5年,做过几份不同的工作,有时月入过万,有时入不敷出。几番周折,关于音乐的梦想还在。习惯在华强北,日复一日地弹奏着不同的曲子,遇见不同的人。

原本可能就在那一刻结束了。以为,自己只是肖嘉尧来了一次寻常四手联弹然后彼此致意挥手道别——每天华强北邂逅的路人并无二致

那次之后两人一见如故张旦旦觉得“一切将会好起来”。

张旦旦弹奏华强北公益钢琴,肖嘉尧站在一旁静静聆听。童迪 摄)

流量来袭,他选择了沉默

“他(嘉尧)问我会不会弹琴,我说我会,但是他好像见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回想起那条在社交媒体爆火的视频,张旦旦习惯性地抬起头、眯着眼、咧着嘴灯光将他睫毛的影子拉长

那是3月底一个平常的傍晚。华强北的微风,带着深圳湾的湿气息。这里有好几台公益钢琴,供人们歇息弹奏,驻足欣赏。

一阵琴声随风飘来,是《Call of Silence》。空灵而深邃,是他钟意的曲风。旋律流淌间,带着弹奏者自有的跳跃和灵动。

“我可以跟你联弹吗?”张旦旦回忆,当时自己循着琴声礼貌小心询问得到的回答,坚定中带着温暖。

与张旦旦联弹的男生名叫肖嘉尧,后来正是他将两人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评论区网友们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他的眼里五彩缤纷,我的眼里黑白朦胧。”

“听见了光明的形状。”

“他虽然看不见,但仍想在演奏时睁开双眼,努力看清那些悦动的音符。”

……

视频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持续发酵,点赞量很快突破了500甚至还被央媒转发

这并不是张旦旦第一次被公众关注。2023年甚至更早,他便在社交媒体发布自己在华强北弹琴的视频。

2024年初,一名自媒体博主发布了记录张旦旦深圳生活的长视频,讲述张旦旦“医疗事故致盲,5岁开始乞讨养活自己,但仍感恩世界,努力去帮助别人”的故事。

当年4月,一家媒体的视频栏目采访张旦旦并发布长视频,引发全网关注。在这条视频里,张旦旦讲述了自己并不快乐的童年和不太顺利的深飘生活。他曾凭借钢琴方面的一技之长,得到一份工作,但由于“不想欠人情”,这份工作并没持续下去。

直到“泼天流量”再次袭来,他依然像个音乐世界里的“流浪儿”。他拒绝从事盲人按摩的“宿命”,却仍在等待“凭本事吃饭”的幸运从天而降

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份工作。对于网友们的赞许,他选择了沉默,试图让自己保持清醒

看不见和不被看见的童年

对世界的戒备,根源在于他看不见和不被看见的童年。

2001年,张旦旦出生于安徽亳州。因为早产,他在保温箱里住了几十天。出院后,父母发现孩子的眼睛很难聚焦,眼球越来越浑浊,于是带着张旦旦到医院检查——视网膜病变,双目失明。

张旦旦认为,比起因早产去世的双胞胎哥哥,自己是幸运的,“他们带着我跑了很多医院,还卖掉了家里唯一的牛;不过,4岁时,我有了个弟弟”。

幼年的他并不明白自己和其他人的区别但渐渐地,因为看不见,听觉上的感官被无限放大。

“盲人没什么出路。”

“别和弟弟打架,以后还得靠他养你。”

……

他至今很难接受的是,这些话常常被父母挂在嘴边。哪怕过年串门走亲戚,也不会带着他,“他们嫌我丢人5岁,张旦旦跟着奶奶到温州乞讨。7岁,进入特殊学校,学费是讨来的。

8岁,班里新来了一位音乐老师,她手把手旦旦在琴键上定位哆来咪。张旦旦一下就喜欢上了“原来,盲人不是只能学按摩”。

12岁,他用讨来的生活费报了个钢琴班。无法阅读五线谱,学琴只能用手指去摸,用耳朵去听可他从来不需要老师监督、催促,布置的曲子一定会练熟、练好

那些年,他像打鸡血一样练琴。看不见的好处是,他无须在意天色已黑。

他天生爱出汗,寒来暑往,总是穿拖鞋,“寒冷能减少手汗,提高按键的准确性”。

后来,他又跟着村里的红白喜事班子,学着当键盘手,边学边挣钱。

渐渐地,张旦旦的琴艺在当地有些小名气,父母意识到他的音乐才能,希望他参加音乐海选,走捷径赚点钱,补贴家里。

“我(后来)一直在补贴家里,残疾人艺术团发的生活费,服务红白喜事的辛苦费,大多都在他们手上。”他说。

张旦旦曾与家人抗争、冷战,他决定逃离。辗转安徽、西安等地,睡过公园长凳,最后在深圳落脚。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这座以普通话为平均口音的城市,代表着机会和希望。

深漂5年,从甘坑村的出租屋到华强北这段路,他数不清走了多少遍;从华强北地铁站到华强地铁站的8台公益钢琴,他也早已一台台试过,清楚每一台的音色、音准

一天能弹多少个小时,他也说不清楚,反正

当布满琴茧的手在黑白键上交错游移,张旦旦感觉自己渐渐与不被看见的童年和解,他感受过大海,努力触摸着世间百态的滚滚生命力。

坚持走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张旦旦音乐曾经是生活唯一解药

由于擅长即兴伴奏,在华强北,张旦旦总是欣然接受大家点歌。他弹着,大家唱着,从《那些花儿》到《匆匆那年》再到《海阔天空》……弹琴的、合唱的、鼓掌的,大家都很忘我。

“我刚来华强北弹琴不久,就被喜欢唱歌的叔叔阿姨拉进了他们的微信群,点名让我伴奏。”

偶尔,也会有人给他“打赏”。

去年,一位华强北的陌生听众给张旦旦800,让吓了一跳给我转这么多干嘛,生活不容易”。

认识肖嘉尧之后,这位天性带着乐观、爽朗的长沙伢子让张旦旦感觉“世界有点儿不一样了”。

他依然不太能接受他人的特殊关照,肖嘉尧例外。

“嘉尧说会给我买水,不用麻烦你了。”接受完我们采访,张旦旦一边婉拒,一边等着好兄弟的“投喂”。

他们几乎无话不谈。谈论音乐,谈论生活、谈论彼此的过去。

闲聊时,喜欢哲学和心理学的张旦旦也会不经意说起:“我最在乎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会思考很多东西,比如人生目标是什么,自己的一生要做什么,而钢琴只是为了丰富内心世界……”

肖嘉尧欣赏张旦旦的才华,更喜欢他的人品。在他看来,张旦旦孤身一人在深圳闯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阅历,这一切都会在张旦旦的弹奏中流淌出来,“他的琴声是有故事的,有态度的”。

肖嘉尧希望借着短视频的热度,帮助张旦旦寻求一份工作。而后,有山东青岛的酒吧、福建的教培机构抛出橄榄枝。

4月下旬,在肖嘉尧的引荐下,张旦旦参加了人生第一次商演。一个坐在角落的人,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被世界看见。

那一晚,雅尼经典作品《直到最后一刻》响起,张旦旦一袭红色衬衣,如同夜晚的火焰。这是张旦旦最喜欢的曲目,人生旅途是一次壮丽航行,从平静的海面到波涛汹涌的大海,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考验,但始终坚持向前,直到最后一刻也不放弃张旦旦说,“坚持走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这个世界总是需要音乐的力量。脱离原生家庭掌控的张旦旦有了尽情追梦的时间和勇气。他说余生很长,不必慌张。

(张旦旦(右)和肖嘉尧(左)合影。童迪 摄)

责编:黄亚苹

一审:冒蕞

二审:周文博

三审:朱定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