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更新|从赵心童夺冠,我们看见了什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06 15:22:35

文案|陈普庄

出镜|张英

后期|唐雨琪

今天凌晨,英国克鲁斯堡剧院,在2024-2025赛季斯诺克世锦赛中,28岁的中国球员赵心童经过4个阶段的比赛,以18比12战胜传奇球星马克·威廉姆斯,夺得冠军。

这是一个赛季的终结,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启。世锦赛奖杯上,第一次刻上了一个汉语拼音的姓名。赵心童,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位在斯诺克世锦赛夺冠的球员。

我们当然可以总结出许多的“意义”。但今天的三点更新,不谈“意义”,只讲三个关于赵心童的小故事。

赵心童出道之初,有多少人惊叹他的准度和杆法,就有多少人批评他防守太差。但他的教练坚信,当年十七八岁的赵心童,在技术上“已经没什么可教的了”,他就是想坚持自己的风格,打自己的球,让别人记住他。

直到现在,赵心童除了补强防守短板,轻快而犀利的球风没有任何改变。

台球皇帝亨得利年轻时就有一本自传,书名叫《记住我的名字》——这是第一个小故事,你内心的格局有多大,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你的发展空间。

2022年,在帆板奥运冠军徐莉佳发起的一次专访中,赵心童不经意间说起自己打球的心态:“我一直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我有一场比赛没打好,我会认为那仅仅是我‘今天’不行,下一场我会赢回来。”——这是第二个小故事,你的内核有多强大,决定了你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如何坚定地做你自己。

第三个小故事,讲一讲赵心童夺冠路上的“背景板”。

今天凌晨,中国斯诺克一哥丁俊晖第一时间发微博祝贺赵心童夺冠,“我们共同走过的黑暗,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光。”

赵心童则回应道:“谢谢晖哥当年的坚持与突破,让我们能站在更宽的跑道上继续奔跑。”

毫无疑问,从丁俊晖的引领到赵心童的超越,以及整个中国后备力量的井喷,足以引发中国职业体育的全新思考。其实对于整个斯诺克运动的发展,无疑也是一针强心剂。

长期以来,斯诺克运动由于项目难度大、成才周期长、比赛节奏慢,面临着赛事推广和商业开发的多重困境。背靠中国的巨大市场,加上独树一帜的球风,赵心童的新王加冕,能否带来“鲶鱼效应”?

斯诺克运动在体能训练、心理建设、风险决策等方面的科学内涵,能否像网球等职业运动一样得到更加充分而系统的挖掘?这些都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据英国转播方预计,在中国,这场比赛有1.5亿人关注。但愿这个冠军,能让斯诺克这项运动,被更多人看见。

责编:唐雨琪

一审:张英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冒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