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05-06 10:12:15
文|刘克邦
“不入潮宗门,不进长沙城”,潮宗街西门上那十个醒目的大字,宛如一只无形却有力的大手,一下子就紧紧揪住了我的心……
如果说,长沙城是一部厚重且辉煌的典籍,那么,潮宗街就是书中那摄人心魄、浓墨重彩的一页。
它自东向西伸展,长551米,宽9米,是长沙古城仅存的三条麻石街之一。6500块长方形麻石,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中间横、两边直,排列得整整齐齐,挤满了整个街面。它们怀揣着温润,泛着青光,见证了数百年以来长沙城的兴衰起落和城中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前赴后继、奋斗不息。
长沙市开福区潮宗街。(资料照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潮宗街,原名为“朝宗街”,寓意“朝拜祖宗”,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如同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文化富矿,深深蕴含与彰显了中华民族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和灿烂文化。
因其紧邻湘江,又与码头相依,这里成了古城居民取水的必经通道。日复一日,挑水夫的水桶不知疲倦地挥洒着生命之源,水珠欢快地跳跃在路面上,使得整条街整日都湿漉漉的,仿佛被一层薄纱般的水汽温柔笼罩。人们对生命之源满怀敬重,感恩水的无私赐福,久而久之,“朝”字悄然演变成了“潮”字,恰似一个灵动的音符,融入这条街的文化旋律之中。
这里,还是长沙古城通衢的咽喉要道。大米、货物从湘江源源不断地输入城中。自然而然地,米市、仓储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生意红红火火,热闹非凡,成为潮宗街一张独具特色、熠熠生辉的亮丽名片。
明清时期,长沙县署在此驻扎,一时间,这里声名远扬,肃穆庄严,官府车马往来穿梭,长袍圆顶的身影晃动不停,一封封关乎民生社稷的奏本敕令从这里飞向远方,演绎了一幕幕生动、传奇而又发人深省的官场话剧。
1897年,时务学堂开学的钟声“当当”敲响,那清脆的声响,仿佛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点亮了这片古老的土地。熊希龄、谭嗣同、梁启超等一众鸿儒,如同璀璨的星辰,登上学堂的讲台传道授业。湖南第一架天文望远镜,骄傲地架上阁楼,如同一只探索宇宙奥秘的天眼。青年毛泽东、何叔衡在此创办了文化书社,新思想、新文化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薪火相传,为这条街、这座城注入新的活力。
1925年,一座教堂拔地而起,身披青砖外衣,头戴两坡屋顶帽子,花岗石柱挺直,半拱式门窗则如它温柔的眉眼,中西合璧,为古朴、敞亮的老街蒙上一层神秘、奇妙的面纱。
2月26日,长沙市开福区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在打卡拍照。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人人皆知,湘雅医院凭借医术精湛、实力雄厚而声名远扬。殊不知,它的前身——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就诞生于此。1914年,美国雅礼会与湖南地方政府签订契约,在潮宗街兴办了医学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为中国医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荣登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的三位医学家中,张孝骞、汤飞凡两颗明星从这里冉冉升起,闪烁升空。
如今,潮宗街并未沉醉于历史的“功绩簿”上,相反,在新时代的汹涌潮流中,它如同一位英勇无畏的弄潮儿,“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民宅、酒店和商铺,流光溢彩、赏心悦目的广告、标牌和壁画,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食品、饰品和玩具,还有那意蕴悠长的纪念碑、博物馆和生机勃勃的创业市场,共同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人文画卷。它已成为长沙市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在潮宗街东头入口处,古老的大树和巨大的石碑已被挡板拦住,一张盖有鲜红大印的公告张贴在上。我满怀好奇地驻足仔细阅读,原来是开福区建设单位告示,入口广场提质改造工程已然启动,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虽然心中有点小小的遗憾,没能观赏到入口处华丽的“尊容”,与它来一次亲密的合影留念,但我满怀期待且坚信,潮宗街改造之后,定会以更亮丽、更壮美的姿容,与人们相见!
夕阳西下,余晖如同金色的纱幔,洒在潮宗街上。我恋恋不舍,回头,潮宗街正笑容满面地向我挥手。那画面,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久久难以忘怀……
责编:刘涛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