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05 19:17:2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5日讯(通讯员 谭修)“立夏尝新粥,非遗润心田!”5月5日,寻味立夏 非遗传承——2025年耒阳市“二十四节气”非遗美食体验暨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举行,也是耒阳市连续5年举办“一碗粥温暖一座城”主题活动。
蔡伦纪念园,志愿者正在为游客发放立夏粥
6点时分,天光微亮,蔡伦纪念园内已忙碌起来。一口直径约1米的大铁锅沿青石路依次排开,志愿者们将精选的雪豆、春笋、糯米等食材倾入锅中,手持特制竹铲,在升腾的蒸汽中传授火候秘诀。“雪豆要提前浸泡三小时,春笋取嫩尖才鲜甜”,煮粥大厨边示范边解说,引得游客驻足记录。
“立夏三候是什么?”“耒阳立夏俵粥习俗始于哪个朝代?”随着主持人抛出趣味问题,现场瞬间化作露天学堂。来自长沙的游客王女士带着女儿抢答成功,赢得特制“蔡侯纸节气书签”:“孩子通过游戏记住了‘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比课本生动多了!”活动现场,志愿者还用竹筒量器展示食材配比,将《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古法熬粥智慧娓娓道来。
非遗体验馆内,数十名青少年正在匠人指导下创作“立夏纸浆画”。10岁的小文怡将捣碎的楮树皮与花瓣混合,在竹筛上勾勒出蔡伦竹海图案:“我要把这幅画挂在书房,记住造纸术和立夏的故事。”隔壁工坊中,漆扇绘制、植物拓印体验区排起长队,游客将亲手制作的“立夏清风扇”与“节气拓印画”装入竹编礼盒,成为独特的耒阳记忆。
耒阳市城区中心敬老院的志愿者正在为老人发放立夏粥
与此同时,耒阳市城区中心敬老院飘出阵阵粥香,20余名“红马甲”志愿者正将熬煮三小时的立夏粥分装进保温餐盒。“奶奶,小心烫!”00后志愿者小陈轻吹粥面,一勺勺喂给92岁的刘香娥老人。活动现场,本土爱心企业捐赠的牛奶纸巾等爱心物资整齐码放,“立夏粥承载着敬老传统,我们想为这份温情添柴加薪。”企业负责人说。
除了发放近百份暖心粥品,志愿者还带来“特别服务”:为老人整理卫生、剪指甲、和老人们亲切聊天,关心老人们的身心健康。83岁的独居老人曾庆山抚摸着新剪的指甲感慨:“粥香,心更暖,这些年轻人就像自家孩子一样贴心。”
据统计,截至中午12时,主会场累计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派送立夏粥1000余碗。
责编:周怡然
一审:周怡然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