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100天·决胜旅发会 ⑭丨记忆中的绿皮火车要来了,这次开向未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03 22:42:24

编者按:

2025年5月,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岳阳举办。岳阳锚定“办会兴城”目标,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岳阳楼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推动“一湖两岸三区”文旅核心区建设为牵引,推动文体旅游产业质的飞跃,共铺排省旅发大会项目76个,现已吹响“百日攻坚”冲锋号。

在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倾力推出“奋战100天 决胜旅发会” 融媒体系列报道,深入项目一线,报道项目的关键进展,记录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描摹岳阳文旅新篇章。敬请关注!

百年铁轨焕新生:岳阳老火车站变身文旅新地标

在岳阳楼历史文化示范片区的核心地带,一段沉睡多年的铁轨正被赋予新的使命。随着第四届湖南省旅发大会的临近,岳阳市以“办会兴城”为契机,启动岳阳楼历史文化示范片区文旅规划设计,其中,老火车站房(大美湖区地块)改造项目成为焦点。这里将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蜕变为融合历史记忆、民生需求与文旅体验的复合型空间,成为岳阳“City Walk”的新名片。

图片

图片

老火车站房(大美湖区地块)改造项目效果图

历史记忆:从“粤汉铁路”到城市烟火


岳阳老火车站始建于1917年,是粤汉铁路的重要节点。百年前,这里曾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见证了岳州铁路工人运动的壮烈,也承载了无数旅客的悲欢离合。上世纪80年代,站前街巷车水马龙,旅栈林立,南来北往的商旅在此汇聚,成为岳阳老城烟火气的象征。

然而,随着1994年新火车站启用,老站逐渐沉寂,最终在2020年为西环线建设让路。如今,这段1170米的废弃铁轨和毗邻的垃圾中转站,成为设计团队眼中“唤醒城市记忆”的钥匙。

图片

历史记忆走廊效果图

“我们不想让历史只停留在照片里。”项目设计师介绍,改造以“百年时光机·邂逅当年情”为核心理念,通过复原月台、铁轨广场、历史记忆走廊等场景,让游客“触碰”往昔。锈蚀的耐候钢景墙、老式站牌、蒸汽火车头雕塑,甚至一节改造为咖啡厅的绿皮车厢,都将成为时光的注脚。

项目效果图

民生考量:垃圾站的“隐形升级”

在怀旧叙事之外,项目直面民生痛点——片区内垃圾处理设施的老旧与停车资源的紧张。市资规局与城管局提出的两个垃圾中转站改造方案中,最终选址洞庭南路东侧原垃圾站旧址,通过建筑巧思实现“功能隐身”。

图片

“垃圾站的外立面将完全融入老火车站风貌,内部则按现代标准升级。”市城投集团项目负责人张俊杰解释。改造后,一层保留公共卫生间的便民功能,垃圾压缩区隐藏于建筑背面;正立面则复原老站门廊,红砖瓦坡屋顶与浅灰色真石漆墙面重现民国风情。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处与垃圾站“共生”,既避免重复建设浪费,也化解了邻避效应。
另外,新规划的停车场也将缓解老城区“一位难求”的窘境,未来还可根据商业开发需求灵活调整。“近远结合的设计,让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旅融合:铁轨上的“城市漫步”

如何让静态的历史“活”起来?项目给出了创新答案:观光小火车。
规划中的铁轨广场不仅是集散空间,更将成为动态展场。观光火车沿旧轨道运行,串联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慈氏塔等景点,形成“铁路文化之旅”闭环。游客在月台打卡后,可乘车穿行于历史与现代之间,感受“从前车马慢”的独特意境。

铁轨广场效果图

业态植入同样注重“新旧碰撞”。车厢咖啡厅、雾幕投影的火车头、工人雕塑群等网红打卡点,将吸引年轻群体;而站内展示的粤汉铁路老照片、岳阳站发展史,则满足文化游客的深度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场景消费,让历史可阅读、可体验。”策划团队强调。
火车站月台效果图
居民期待:老车站的新生活
对于家住洞庭南路附近的刘大爷来说,老火车站的改造不仅仅是城市形象的提升,更承载着几代岳阳人的情感。

图片

“我小时候常在这儿看火车,那时候站前全是卖茶的、卖米粉的,热闹得很。”今年60岁的刘四清站在施工围挡外,望着正在改造的站房,眼中满是期待,“听说以后这里要恢复老月台,还能坐观光小火车?那我一定要带我孙子来看看,让他知道爷爷年轻时候的故事。”
像刘四清这样的老居民不在少数。在项目公示阶段,不少周边市民就提出了建议:有人希望保留更多的历史痕迹,比如老站牌、旧时钟;有人则关心垃圾站改造后的卫生管理,担心异味影响游客体验;还有居民提议,未来的商业开发应优先考虑本地特色小吃,让老站区的烟火气真正回归。
据市城投集团项目负责人张俊杰介绍,此次改造,纳入了很多居民的意见。例如,垃圾中转站将采用全封闭式压缩设备,并增加除臭系统;历史记忆走廊会增设互动展板,让市民分享自己的老站故事;未来商业运营也将优先引入岳阳本地品牌,如“巴陵鱼粉”“君山银针茶”等,让游客和居民都能找到归属感。
“改造不只是为了游客,更是为了让老城区居民的生活更便利、更有品质。”张俊杰强调,“我们希望这里既是文旅地标,也是市民的‘城市客厅’。”

手记

站在洞庭南路的施工围挡外,我看到了最动人的城市更新图景:几位白发老人带着孙辈,指着工地里裸露的老铁轨讲述往事;年轻人在围挡的展示板前自拍,把"岳阳老站记忆"的标签发到朋友圈;施工人员小心翼翼地清理着一段锈迹斑斑的铁轨,像是在对待一件出土文物。

当暮色降临,工地的灯光亮起,隐约可见新建的红砖站房轮廓。恍惚间,我仿佛听见了久违的汽笛声。这声音穿越百年,不再是离别的哀鸣,而是归来的欢唱。正如那位网友所说:“记忆里的绿皮火车要回来了,这次,它开往未来。”在这条铁轨上,我们既看得见来路,也望得见前程。这或许就是城市更新最美的模样——让历史与未来在此相遇,让城市与人情在此相拥。

(李婷)

责编:王相辉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