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03 21:20:19
人物名片:
钟星琳,女,壮族,生于1990年,邵阳市隆回县人,大学本科学历,国家级非遗项目滩头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高腊梅作坊第四代传承人,湖湘青年非遗众创联盟发起人,现任湖南星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90后壮族姑娘钟星琳握着祖传刻刀,在木板上雕刻着非遗的未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滩头年画第四代传承人,她从 “守着老手艺过日子” 的匠人后代,蜕变为 “带着非遗闯世界” 的青年创业者,用亲身经历认真诠释着新一代非遗人的使命与担当。
百年老作坊里的文化觉醒,以青春守护根脉
滩头年画,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年画,承载着湘楚大地的民俗记忆与匠心温度。年画制作是钟星琳家族传承一百多年的手艺,其爷爷钟海仙、奶奶高腊梅和父亲钟建桐都是国家级的代表性传承人,两位老人坚守在老作坊80年才得以保存湖南唯一的木版年画。如今,到她这一辈,还在坚守的人寥寥无几。
钟星琳的童年,是在木屑纷飞的年画作坊里度过的。她一直记得,爷爷刻版时总说“刀锋要像做人一样正”,奶奶调色时总念叨“朱砂里藏着太阳的温度”。从手工抄纸的加工、年画的刻板、套色、开脸,每一项都要精益求精,点睛、描腮红和画嘴唇都要练习几千次后才能掌握。直到2013年深秋,近80岁的奶奶颤抖着为《门神》点睛,在老花镜片折射的光晕里,她忽然读懂了他们的坚持——这不仅是家传手艺,更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集体记忆,是值得用生命守护的文化瑰宝。
破壁之路上的创新突围,以探索突破困局
2011年大学毕业后,钟星琳在人民网湖南频道深耕六年,但故乡的滩头年画始终是她心头的牵挂。媒体工作赋予的视野,让她对非遗传承萌生了全新思考。2017年,她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返回家乡,成立湖南星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身心投入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为守护百年技艺根基,她贷款修缮高腊梅老作坊,并推动其精心打造的“滩头高腊梅年画”老作坊获评省商务厅“百年老字号”。彼时的她,尝试以青年视角重构传统美学,将滩头年画的浓烈配色与地域文化符号融入潮流元素,创作出系列创新作品,同时借助媒体资源大力推广。然而受地域传播局限,市场反响未达预期,这曾让她陷入短暂迷茫。“祖辈用一生守护这门手艺,新时代的青年怎能轻言放弃?”带着这样的信念,她开启了破局之路。
“酒香也怕巷子深。”钟星琳果断决定将滩头年画“搬”到省会。她带领团队开设全省首家年画传习所,从教学课件设计、材料优化到课程研发,每一个环节都历经数十次打磨。其开发的非遗研学课程因兼具文化深度与趣味性,被多所学校纳入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随着影响力扩大,她携滩头年画登上央视《开门大吉》、湖南卫视《你是湖南人啵》等舞台,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矩阵持续发声,让这项曾隐于乡野的技艺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时代浪潮中的使命担当,以跨界赋能新生
面对新时代非遗传承的命题,钟星琳敏锐捕捉到“非遗+”的巨大潜力。自2018年起,她带领团队开启“产品创新、模式创新、跨界融合”三大突围行动:开设电商平台,与头部网红合作直播带货;联合三一重工推出工业风年画台历,让门神秦琼“走进”重型机械车间;与肯德基策划“非遗主题餐厅”,用年画装点汉堡包装。其中,2021年与茶颜悦色联名的《牛里牛气过牛年》系列文创,凭借传统年画与奶茶文化的破次元碰撞,创下月销百万的纪录。随着作品登陆英国伦敦设计周、波兰华沙民俗展,滩头年画更作为“湖南文化名片”被赠予波兰驻华大使,在异国掀起东方美学热潮。
非遗的“破圈”不止于商业领域。钟星琳深知,要让千年技艺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必须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2023年,她发起成立“湖湘青年非遗众创联盟”,汇聚200余位传承人、设计师、数字科技工作者,打造非遗创新共同体。联盟诞生了诸多创意实践:运用3D建模技术复原濒危年画纹样,联合清华美院开发AR年画互动装置,与短视频平台共创“非遗守护人”IP矩阵……这些探索让滩头高腊梅年画年销售额稳定突破百万,成为邵阳文旅产业的核心引擎,钟星琳也因此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
钟星琳表示,热爱让她开始,责任让她坚持。作为青年“守”艺人,在未来的道路上,她将以创新为笔,以传承为墨,继续书写新时代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邵阳新篇章。
责编:昌小英
一审:昌小英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