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只世界极危鸟类黄胸鹀又现沅江东畔山洲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03 14:56:5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3日讯(通讯员 陈伊梦53日早晨,湖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沅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剑志早早来到沅江市新湾镇东畔山洲,发现了11只迁徙路过此地的世界极危鸟类黄胸鹀。

黄胸鹀 雄。本文摄影:李剑志

黄胸鹀(俗称“禾花雀”)属小型鸣禽,体长1415厘米,体重1929克。雄鸟以胸腹部金黄色羽毛和栗色横带为标志,雌鸟则颜色较暗淡。它们栖息于稻田、芦苇地或湿润的灌木丛中,以昆虫、草籽和植物果实为食。2017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2021年升级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黄胸鹀在洞庭湖区域属于旅鸟,每年10月左右由北向南迁徙。东畔山洲的稻田、油菜田和湿地为它们提供了临时栖息和觅食的场所。近年来,南洞庭湖通过生态修复和公众环保意识提升,吸引了更多珍稀鸟类。例如,2022年该区域新增9种鸟类记录,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蓝喉歌鸲;2023年记录到乌雕;2024年记录到彩鹮等。

黄胸鹀 雌。

李剑志等环保志愿者的监测工作为研究黄胸鹀迁徙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当地政府也通过加强湿地保护、限制开发等措施维护栖息地完整性。

近年来,黄胸鹀多次在沅江市新湾镇的东畔山洲反复出现,不仅为科学研究黄胸鹀提供了宝贵案例,也反映了区域生态保护的积极成果。

责编:宋姗姗

一审:雷鸿涛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