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护中国速度——记全国劳动模范、高铁安全卫士潘辉

李治 唐小平 王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01 17:16:2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治 通讯员 唐小平 王霞

4月28日,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机务段指导司机,助理工程师、高级技师潘辉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肩负着创新突破、精益求精的使命。我将以这份荣誉为起点,继续扎根岗位,传承工匠精神,用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用行动回馈祖国与人民的期待!在中国高铁领跑世界的版图上,潘辉用14年坚守,以152万公里安全值乘里程、42项技术竞赛荣誉、19项重大故障预防,诠释了何为千里高铁线上的“大国工匠”。

从手握闸把的司机到创新领军人,潘辉既是高铁安全的“守门人”,更是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的生动注脚。

“四精”铸盾:152万公里的安全密码

“安全是高铁的生命线,必须精准到毫米、精细到秒。”潘辉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上千条风险预判方案。

2024年6月16日14时13分,潘辉从武汉站添乘G881次高铁,列车减速即将停靠长沙南站11站台,他站立在司机右侧,目光专注地盯望着前方线路。

突然,他敏锐地发现前方股道边出现异常情况,他果断一把将制动手柄拉至紧急位,列车稳稳停下,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事故。事后,潘辉和值乘司机受到了集团公司通报表扬。

这并非偶然——他总结的“四精工作法”(精准预想、精确对标、精细操作、精心瞭望),让标准化作业率常年保持100%,累计防止重大事故40余件。他研发出高铁应急指挥系统,将处置效率提升60%。

2020年武汉疫情防控期间,潘辉带领团队连续奋战91天,收集线路数据、制作行车资料、精准研判89项安全风险,最终实现抗疫驰援武汉值乘“零差错”。

正如他所说:“每一趟列车都牵动着千行百业,承载着万家团圆,唯有如履薄冰,方能不负使命。

“传帮带”育才:从一个人到一支铁军

潘辉把旅客乘坐高铁过程中平稳舒适当作自己的职业追求2016年担任动车组司机后,苦练操作技能不放松,成长为全国铁路第一批能担当“全机型、全交路、全天候”任务的“全能型司机”。

凭借着精湛的技能、精细的作业、精准的运行他成为动车组司机的作业标准典范,被评为集团公司2017年度“标准化作业明星”。

“一个人的优秀不算优秀,一支队伍的成长才是真正的保障。”潘辉深谙此道。他创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起“地勤司机—正线司机—全能司机”培养链,累计输出116名动车组司机、28名竞赛获奖者,徒弟陈俊更在2024年湖南省技能大赛中摘金。

他主编的《动车组司机固化操纵模式》被誉为“高铁驾驶圣经”,推广后服务超21万趟列车;编写的8本专业书籍,成为全路培训教材。青年职工莫业彬感慨:“潘师傅教会我们,钻研是技术人的脊梁。”

创新突围:小平板撬动大安全

广铁集团“五小”创新展上,潘辉研发的“动车组辅助导引实训终端”引发轰动。这款8寸平板整合十余本手册功能,实时提示关键操作,被司机称为“永不瞌睡的副驾”。自2024年推广以来,全集团2216名司机人手一台,误通、误停事故直降90%。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为实战赋能。”他主导的“高铁应急指导系统”获国家专利,团队研发的12项成果在全路应用。正如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潘辉用科技硬实力证明: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永远站在时代最前沿。

与时代共振:在“交通强国”路上书写答案

38岁的潘辉,荣誉等身——全国技术能手、铁路工匠、全国劳模……但他最珍视的身份仍是“高铁司机”。清明小长假,他三天连轴值守;周末节假日,他几乎无休。“中国高铁的每一秒提速,都需要有人甘当螺丝钉。”

当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潘辉的故事正是千万铁路人的缩影:以匠心守安全,以创新赢未来。正如他所言:“闸把虽小,握住的是时代的方向;车厢飞驰,承载的是强国的梦想。”

潘辉的人生目标——在岗位上、在言行里、在作业中、在讲台边,全链条、全过程去践行伟大的劳模精神!以“钉钉子”的精神扎根一线,用实干回应时代呼唤,用奋斗诠释劳动本色,用行动带动更多人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责编:李治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