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米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5-01 15:36:36
近日,几场与科技相关的重要活动备受关注。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考察,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短短一周内,总书记出席的这三场重磅活动,都聚焦科技。从顶层设计的战略擘画,到前沿阵地的实践探路,再到未来发展的谋篇布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先看人工智能。
近年来,全球科技竞争愈发激烈,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已成为各国角逐的焦点。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然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在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重点”:
一是“必须在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是“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三是“做好科技金融文章”;
四是“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
五是“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的对接协调”。
这五点,以系统性、前瞻性的战略指引,为全方位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定下了基调。
当下,人工智能不仅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引擎”,更是推动产业变革、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它既关乎我国在全球科技版图中的地位,也承载着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时代重任。
从发展成果来看,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截至2025年4月9日,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379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位居全球首位;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据了全球1/10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彰显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厚实力与发展潜力。
从战略布局层面看,我国进一步设立了600亿元规模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加快推进各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累计制定40余项行业关键标准和10余项国际标准。这表明,国家不仅注重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更关注人工智能的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其在安全、可控的轨道上运行。
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这是习近平在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听取相关技术研发和企业生产经营介绍。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再看上海之行。
调研第一站,总书记就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
“模速空间”是什么?
是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已入驻企业100余家。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摇篮,更是产业融合的枢纽。在这里,大模型技术与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深度融合,催生出智能投顾、辅助诊断、个性化学习等一系列创新应用。
通俗来理解,“模速空间”相当于一个超大型的“科技创意厨房”,科研人员带着先进算法和技术“食材”入驻,创业者们化身“大厨”,将这些“食材”与各行各业的“需求调料”充分搅拌。
“模速空间”这样的创新生态社区,就是上海发挥自身优势、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众多青年科技人才汇聚于此,碰撞思维火花,开展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说,“模速空间”,是上海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上海在科创领域成果丰硕。
人工智能产业上,上海核心企业超千家,形成以徐汇滨江、浦东张江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推动智能驾驶、智能硬件等产业快速发展。
在芯片制造、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也不断取得突破,如集成电路产业向高端芯片制造迈进,生物医药在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方面成绩斐然。
所以,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创新声音”;
另一方面,能够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区域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上海的优势,在于开放、在于人才、在于产业基础。这也意味着,发挥科技创新“头雁”作用的上海,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就,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来谋划科技创新,要在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最后看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这是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绕不开的核心议题。
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与系统部署: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这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塑国际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乘势而上,纵深推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将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融入经济发展的每一处脉络。这不仅是一场科技与产业的变革,更是关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战略抉择。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