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30 20:31:1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雪怡 摄影 徐行
“看!是春晚同款机器人!”4月30日,在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前坪,身穿“大花袄”的人形机器人正带领游客,逛一场以“有味道的非遗”为主题的五一长沙非遗集市。
立夏将至,暑气渐起,将一道道“活色生香”的湖湘文化佳肴散播开来。作为“星城时序·非遗万象”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之一,五一长沙非遗集市通过非遗展演、互动体验、创意展示等形式,调动游客的嗅觉、视觉、味觉等感官,开启文旅融合新体验。
科技加持,机器人变身非遗达人
人群中,一抹“未来感”身影引人驻足——曾亮相《央视春晚》的宇树科技机器人身着湘绣纹样服饰,游走于摊位间。它时而挥手招呼,与游客寒暄,时而驻足茶席,观赏传承人斟茶技艺,逗得孩童咯咯直笑。
“诶呀,这就是我们长沙的湘绣!中国刺绣界的四大天王之一!用绣花针当画笔,丝线做颜料,绣朵花能飘香,绣只鸟能唱歌,老虎绣得能跑酷,人物眼神会放电!2500年老手艺玩出72种针法绝活。 ”“闻一下,神清气爽咯!做香就像变魔术,把山里的花花草草变成香喷喷的宝贝。记住咯,沩山香道讲究‘阴阳调和’,就像长沙人吃辣也要配点凉茶一样……”
现场,机器人一边穿行于集市中,一边用充满科技感的声音向游客介绍这些各具魅力的长沙非遗,“玩梗”不输人类。
长沙味道,尽在烟火非遗中
一曲《刘海砍樵》响起,长沙弹词与花鼓戏演员从人群中翩然“闪现”。三弦轻拨,铜锣脆响,传统曲调裹挟着市井烟火升腾而起,16家摊位在集市上错落排开,蒸腾的热气、馥郁的酒香、翻飞的丝线交织成一幅流动的市井画卷。
在一句句透着醪糟的蜜香吆喝声中,游客们捧着陶碗啜饮郭福娭毑小钵子甜酒。隔壁“麻姑井黄酒”摊主的一勺琥珀色酒液,与混着麦甜的“青辰老面馒头”,均沉淀着时间的浓香,传递出老长沙“慢工出细活”的饮食哲学。同时还有“岳麓山茶”的明前嫩芽、“王胖子炒货”的炭火焦香、“浏阳蒸菜”的二十四节气山珍,勾住了往来游客的鼻尖。
“让非遗‘活’在当下,光展示不够,得让人上手玩!”传统钩针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欧沛琼正教游客捏着钩针歪歪扭扭织出一朵红花;长沙棕叶编代表性传承人周佳霖掌心翻飞,翠绿叶片转眼化作振翅蜻蜓;长沙核雕摊位上,传承人吴觉专注运刀如笔,橄榄核上浮现出岳麓书院建筑。
开非遗“盲盒”,留下一份“长沙心意”
集市的中心,国风装扮的“不倒翁”演员随音乐摇摆,衣袂飘飘间,与游客进行互动。不少游客聚集在不远处的一方案台前,排队领取千张印有橘子洲头各处地标的非遗明信片,写下对长沙的祝福或者想说的话,即可兑换一份铜官窑非遗瓷器盲盒。
在非遗馆二楼的传习所,湘绣、拓片制作、宁乡传统盘扣等技艺体验课程吸引众多家庭参与,游客亲手制作非遗作品,感受“可带走的长沙记忆”。
“我们希望通过非遗集市,让更多人像品味美食一样感受非遗,让长沙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任张军表示。
据介绍,五一假期期间,非遗馆每日还将推出主题展演与手作课堂,邀请游客共赴这场“可品可玩可带走”的非遗之约。
此次活动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承办。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