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4-30 17:50:15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牡 欧敏 张颖婷)4月24日,长沙市名师农村工作站宁乡市回龙铺镇中心小学站举办第四次深度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以“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变革”为主题,通过课例示范、专题讲座、跨学科研讨等形式,探索AI技术与学科教学、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路径,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设置数学组与综合实践活动双会场同步推进。数学组会场中,长沙高新区白马学校副校长贺慧华主讲的《鸽巢问题》与明德麓谷学校郭谦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创新采用“AI+游戏化学习”模式。课程通过构建真实游戏情境,实施动态教学策略调整,实现“以数启思、以智促学”的课堂转型。
驻站名师胡美容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主题讲座中,系统阐释“技术—情境—认知”三元互动模型。现场演示生成式AI工具开发数学微游戏的全流程,强调“AI游戏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情境沉浸与智能反馈,推动学生从被动解题转向主动建构”。参会教师通过实操体验,深入理解AI技术如何将“问题链”转化为“思维链”,助力课堂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
综合实践活动会场呈现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新范式。岳麓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的姚维教师在《豆香千年,云游武冈》主题劳动教育课上,借助直播视频导入,运用AI全景直播与虚拟仿真技术,带领学生“云访”武冈豆腐工坊,掌握“切、摆、调”传统工艺标准化制作过程,感受武冈香干独特的文化底蕴。
岳麓区博才洋湖小学的赵媚妍老师,聚焦热点“课间十五分钟”,在《创意课间我做主——传统游戏改编与推广》方法指导课上,引导学生借助AI编程工具改编传统游戏,通过校社家优质资源引入优化传统游戏规则,既保障传统游戏传承的规范性,又为学生的创造性留白,让十五分钟课间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融场域。
课例研讨环节,工作站站长夏雪柳立足劳动教育课程特质,从“课堂四维张力”理论框架切入,对两节课例进行评析。她谈到:“劳动教育需在‘趣味性与时效性’‘生成性与预见性’的动态平衡中实现育人价值。教师既要通过AI全景直播、虚拟仿真等技术创设沉浸式劳动场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又要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预设实践难点,构建分阶任务链,确保教学目标的精准达成。”她表示工作站将持续探索“AI+乡村教育”实践模型,通过技术赋能破解资源不均衡难题。
本次活动通过名师引领、课例示范、深度研讨三维联动,系统展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路径。与会教师表示,研修活动为乡村课堂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样本,为智能时代教育公平发展注入新活力。据悉,该工作站将持续深化“技术理性”与“教育温度”的双向融合,推动乡村教育驶向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