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璇 2025-04-30 18:08:2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4月30日清晨六点,湘南丘陵的晨雾还未散尽,江永县桐口村的丝瓜种植基地已是一派繁忙。25岁的谭显斌蹲在田埂边,手机屏幕上跳动着实时更新的土壤数据。“湿度68%,pH值6.3,今天可以减半施肥量。”他轻点智能终端,滴灌系统随即在藤蔓间织出一张精准的水网。这个毕业于湖南科技学院的“新农人”,正用代码重新定义祖辈耕耘的土地。
给传统农业装上“科技芯”
2018年的冬天,谭显斌家的香柚收购价跌至每斤五毛。看着父亲蹲在堆成小山的柚子前抽闷烟,当时读高二的他摸出二手手机,在QQ空间写下第一条带货文案:“江永香柚,北纬25度的甜蜜暴击”。白天啃课本,晚上打包装箱,这个少年硬是把一万多斤滞销香柚卖出三倍价格。
“农业的痛点就是机会。”2021年寒冬,带着自主开发的销售数据模型,谭显斌敲开兴盛优选总部的大门。当单月卖出20万斤的香柚时,他意识到:田间地头的难题,需要科技来破局。
在湖南科技学院创业孵化基地,谭显斌团队的实验室里摆着几台“特殊设备”——AI分拣机正以0.3秒/个的速度扫描螺丝椒,表皮裂纹、形态瑕疵在红外成像下一览无余;智能冷链系统监控着发往11个省份的货车,车厢温度波动始终控制在±0.5℃。他所建立的“什槿农场”作为新型智慧农场,采用产销融合模式,为连锁餐饮店、网店超市、批发市场等提供辣椒和丝瓜,解决生产效率、供应稳定性和销售及时性问题。
“我们研发的智能分拣系统,让每颗螺丝椒都有‘电子身份证’。”指着正在调试的设备,谭显斌解释分级逻辑:一级品直供连锁餐饮,二级品进商超,三级品走电商,让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 经过不懈努力,他带领团队在江西、福建、河北等地建立了九大种植基地,总面积超过三千亩,覆盖全国11个省份。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冷链运输专线,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发货效率。
带动更多人“家门口上班”
江永香芋加工厂里,46岁的周春梅正指导新员工操作数控削皮机。“以前在广东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现在家门口上班,工资不比外面少。”在这家由谭显斌合作社对接建设的工厂,20余名村民实现了从“体力工”到“技术工”的转型。
沿着谭显斌打造的“农业地图”,江西老表的荒坡种上立体包菜,福建茶山套种高附加值药材,郴州基地带动10户村民返乡。目前,9大种植基地覆盖3000余亩土地,提供就业岗位327个,其中46人是曾经的留守家庭。
“农业需要年轻血液,但更需要可持续模式。”这个年轻的总经理正推进“新农人孵化计划”:与20个农户签订300亩合作种植协议,提供从种苗到销售的全程技术支持,让手机成为新时代“农具”。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留在大城市?看看这些数据——”谭显斌调出智慧农业大屏,“粤港澳大湾区每天需要200吨新鲜蔬菜,这就是我们的星辰大海。”此刻,冷链车正载着带有木槿花标识的农产品驶向更远的市场,车灯划破的暮色中,一个回乡创业的新范式正在生长。
责编:刘家璇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