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创新监督机制 筑牢重大项目“防火墙” —邵阳市人大常委会2024-2025年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监督 工作纪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30 12:46:45

作者/邵阳市人大财经委谢宇

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关键时期,邵阳市人大常委会以创新监督机制为抓手,通过构建“全链条、多维度、深融合”的监督体系,通过“年初调研+年中审议+年底视察”的方式对政府投资重大项目计划、实施、绩效等情况进行全过程、穿透式监督。2024年以来,累计监督重大项目109个,涉及资金348.57亿元,推动问题整改率达92%,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监督答卷,打造了人大监督的"邵阳样板"。

一、制度创新:全国首创三位一体监督标准

围绕“监督什么、谁来监督、怎么监督”建章立制,邵阳市人大常委会突破传统“事后监督”模式,于2024年6月出台全省首个《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监督办法》,创新建立“制度规范+动态清单+智能平台”三位一体监督体系,标志着人大监督的邵阳标准正式形成。

刚性制度筑基明确3000万元以上项目必审标准,将立项论证、资金拨付、绩效评价等9个环节纳入法定监督程序并首创“超预算项目票决制”,对追加投资超10%的项目需经人大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

动态清单管理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清单,对邵永高铁、中医医院岐黄大楼等17个重点项目实施挂图监督。2024年通过清单发现审批滞后、资金沉淀等23个问题,推动市住建局等5个部门建立整改台账。

“这个护栏固定仅用铁皮和螺丝焊接,承受力明显不足。”2025年3月,邵阳市人大财经委在督查某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时,当场指出安全隐患。一个月后,项目方全面更换为不锈钢护栏,这只是邵阳创新监督机制的一个缩影。

数字赋能监督市人大财经委在持续深化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进程中,决定依托预算联网系统,进一步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接下来,将在预算联网系统中增设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的数据监督板块,开发“重大项目监督云平台”,实现与财政、审计等8个部门数据实时共享系统自动抓取项目进度、资金支付等关键数据,这一板块将全面汇集项目立项、资金拨付、工程进度等关键数据,实现对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的实时动态监督。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如资金使用异常、进度滞后等,为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这个对接财政、审计等8个部门数据的智能平台,出现异常情况将自动生成预警报告,成为监督工作的“千里眼”。

二、机制突破:构建"四维联动"监督新格局

监督不再是人大的"独角戏"。邵阳市人大常委会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立体化监督网络,让监督力量攥指成拳。

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邀请省人大财经委专家参与邵阳技师学院项目可行性论证,省人大财经委专家与市县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建立县级人大“交叉检查”机制。在督查水利项目时,双清区、北塔区人大开展“交叉检查”。这种上下联动的监督模式,既借来了“外脑”,又练就了“火眼金睛”,构筑重大项目“防火墙”。

横向协同:人大+审计+财政铁三角”。审计部门的专业优势、财政部门的资金监管、发改部门的项目审批,这些监督力量如何形成合力?邵阳给出答案:与市审计局建立“计划共商、信息共享、整改共督”机制。2024年联合开展专项审计5次。推动财政部门建立“预算-绩效”双挂钩制度,对3个低效项目核减2025年预算1.2亿元。

代表深度参与监督还要接“地气”,组建由32名专业代表组成的监督智库,涵盖工程建设、财务审计等领域,开展“代表驻点监督”,选派6名代表对邵阳市妇幼保健院项目进行常态化监督。

群众监督直通车“邵阳人大”微信公众号“人大代表12345热线”收到群众反映问题线索46条,多元参与的监督格局,让重大项目时刻处于社会和群众的“聚光灯”下。2024年通过联动机制发现的问题中,前期论证不充分占比28%、要素保障不到位占比19%、监管漏洞占比11%,为精准监督提供靶向指引。

三、实践成效:监督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提速项目建设翻开2024年监督台账:推动64个市级重大项目平均开工时间缩短23天,邵阳市楚怡中职学校改扩建项目提前2个月竣工。

节约财政资金通过优化市中医医院项目设计方案,核减不合理投资6800万元,对7个水利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节约运维成本1200万元/年。

防范重大风险建立政府债务"熔断机制",否决可能形成隐性债务的项目,推动建立项目后评估制度,对完工3年内的21个项目开展“回头看”。一组组数据,见证着监督工作的扎实成效。

“人大监督不是找茬,而是帮我们把关。”邵阳市城发集团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出监督工作的真谛。在督查邵阳市中心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时,监督中发现建设单位和实施单位协调不畅,人大立即召开协调会,推动两家单位建立周例会制度,项目进度明显加快。

四、经验启示:打造可复制的监督范式

监督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发展。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将监督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坚持三个导向”。问题导向,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机制。结果导向,将监督结果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发展导向,2025年重点监督项目与“十四五”规划衔接度达100%,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又紧盯规划目标,强化重大项目监督,同时提前谋划“十五五”规划,确保政府投资科学高效。

处理好三对关系”。在监督与支持的关系中,既要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又要提供必要的协调帮助,以确保邵永高铁项目能够获得省专项债券的追加资金,总额达到5亿元。在程序性与实效性的关系处理上,致力于简化监督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同时确保监督的力度不会因此而减弱。对于重点与全面的关系,采取了对45个民生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档案”的管理方式,确保每个项目都有详细的记录和跟踪,以便于全面掌握项目进展和效果,围绕“项目”做文章,深化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监督。

2025年,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大抓落实年”“创新争先年”主题,重点推进,建立监督人才“双导师制”(专家+实务导师),开发“人工智能”监督助手,实现智能比对合同条款与实际执行。

从“程序性监督”到“实效性监督”,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邵阳市人大常委会用创新实践证明:人大监督不是抽象的“政治概念”,而是具体的“治理实践”。2025年,随着“重大项目监督云平台”的上线、“人工智能”监督助手的开发,在这片湘中热土上,一幅以高质量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编:昌小英

一审:陆益平

二审:张文杰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