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职业病困扰,守护身心健康|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健康中国   2025-04-30 11:24:44

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场所内,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职业健康涉及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方式等多个方面,是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的职业、工种和劳动方式不断产生,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更加复杂多样,职业暴露人群随之增多,职业健康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了解职业病危害


守护职业健康从了解职业病危害开始。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主要分为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放射性因素等。


常见的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云母尘等。作业人员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病,严重损害肺部功能,甚至导致劳动能力丧失。在矿山、建筑、制造业、水泥生产等行业易发。


化学物质,如铅、苯、汞等。作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接触上述化学物质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在化工、印刷、电子制造、电镀等行业易发。


物理因素,如噪声、高温等。长期暴露在85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影响听力,可致噪声聋;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易引发中暑,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生物因素,如布鲁氏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作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接触上述生物因素可能引发传染病。多见于畜牧业、林业。


放射性因素,如电离辐射中α、β、γ射线或中子等。其危险之处在于部分射线粒子具备较强的穿透性,且可在生物体内富集,辐射伤害持续时间较长,一旦进入人体,会对健康造成多种损害。


职业健康的“三维防线”


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构建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减少职业病和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生,更好地保护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

1



空间改造:构筑物理防御线

针对开放式办公区域,建议采用“三区两控”原则:划分专注办公区,配置人体工学座椅;设置站立办公区,配备可调节升降台;规划活动休憩区,铺设防滑地垫。


重点控制屏幕中心点与眼部水平线夹角不超过15度,控制键盘高度位于肘关节自然下垂位置。

2



定期放松:打造动态保护线

实施“20-20-20”用眼法则,每20分钟注视20英尺(约 6 米)外物体20秒;推行番茄工作法配套工间操制度,每完成4个25分钟工作周期即进行5分钟筋膜放松训练。

3



缓解压力:构筑健康防火线

推广“三阶呼吸调节法”:遇高压任务时启动“4-7-8”的呼吸节奏(吸气 4 秒、屏息 7 秒、呼气 8 秒),午休时进行交替鼻孔呼吸训练,下班后开展10分钟箱式呼吸练习。


建立个人健康台账制度,每日记录体态矫正次数、屏幕使用时长、情绪波动节点等关键数据。



责编:周倜

一审:周倜

二审:杨丹

三审:杨又华

来源:健康中国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