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香草美人”有点“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30 09:53:36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汨罗香囊制作技艺发展侧记

彭胡湾

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汨罗江畔行吟求索九载,他用《离骚》的瑰丽、《天问》的豪放、《九歌》的壮美,奠定了中华诗祖的文学地位。屈原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他的品位走在前沿,用香草制成服饰、结成香囊,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般的高洁;他的情感缠绵缱绻,有如艳摘澧兰、香分沅芷,是沅有茝兮醴有兰般的含蓄;他的诗句亦是情话,读来柔肠百转、惊艳动人,是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般的柔情,由此开创了香草美人这个极具浪漫色彩的文学传统,以香草喻美人,以美人喻君子,为世人留下无尽想象空间。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斯人已逝,生者如斯。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取自《九章·怀沙》第三部分,译为:浩浩荡荡的沅水和湘水,各自分头急速并进啊。当时屈原正从沅水流域向湘水流域进发,虽颠沛流离,却决不能因为悲痛而放弃毕生追求的理想。

汨罗,一座被洞庭湖拥入怀中的小城,枕着汨罗江千年流淌的诗韵,将厚重的历史和传奇的色彩化作养分,在这片香草美人地上孕育出无限的可能。

屈原曾在此挥袖问天,纵身一跃的刹那,让汨罗江的浪花从此浸染了《离骚》的墨色,每一朵涟漪都藏着楚辞的平仄。江畔屈子祠的飞檐挑着亘古明月,玉笥山间的书院回响着千年求索,连岸边的菖蒲都在端午时节吟诵着蓝墨水的上游的诗意。

如今斯人已去,可有一位香草美人仍坚持传承着屈子意志,哪怕前进之路困难重重,她宁愿选择不够聪明办法、办法,也要在现代文明的快速进程中寻得一片净土,以香叙事,以香明志。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香草美人,芳泽千年。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取自《天问》,译为:这是何等浩大的工程,是谁最先开始做的?

暮春的汨罗江畔,艾草青翠,兰芷幽香。一位女子俯身采撷香草,指尖染绿,衣袖盈香,仿佛与千年前行吟泽畔的屈子隔空对话。她叫戴芸伊,汨罗的女儿,一针一线缝着香囊,也缝着一段跨越千年的芬芳诗篇。

一包针线,缝入童年记忆。

戴芸伊的故事始于奶奶的绣绷与香囊。在汨罗川山坪镇的旧宅里,奶奶的绣针翻飞如蝶,将笋壳、棉布与草化作端午时节的护身符。那些缀着百草的香囊,裹着春兰的幽香、夏荷的清芬、秋桂的馥郁、冬辛夷的淡雅,也裹着汨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诗意的栖居。

奶奶那一辈的人绣香囊有个特点,她们喜欢在汨罗江畔见花绣花,以此纪念屈原。等我在世界各地兜兜转转回来,读懂了屈原,才读懂了汨罗香囊,千年前屈原洞见的风骚,也是汨罗香囊上呈现的风骚戴芸伊回想起年幼的自己将奶奶缝制的香囊系在书包上,如同埋下了一颗永不枯萎的香的种子,在岁月的沉淀下,水华露未晞,香气纷旖旎

谁曾想,这抹香气竟在异国他乡的普罗旺斯薰衣草田里,化作她心头不灭的星火——为何法国的香水名扬四海,而汨罗的香囊却寂寂无名?

通过翻看历史,我发现在屈原之前,没有哪个人如此热爱香草、善用香草,古往今来被历代奉为香祖。

一缕香魂,唤醒楚辞风骨。

2016年,戴芸伊自法兰西归来,携着国际视野与赤子之心,叩响香囊复兴之门。翻阅泛黄的《楚辞》,她读懂了屈子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孤高——香囊不仅是饰物,是屈原以香草自喻的精神图腾,更是贴近屈子本心的文化密码,我想用香囊来呈现我心中的屈原

于是,楚辞香囊应运而生:刺绣勾勒《楚辞》中的草木纹样,囊中填充江离、杜若等楚地香草,每一针都缝入楚辞的浪漫,每一缕香都沁透求索的魂魄。

说到楚辞香囊,戴芸伊宛如换了一个人:做楚辞香囊,我觉得是在和屈原隔空对话,呈现的是我们眼中的屈原,这是独一无二的。她拿起香囊轻轻抚摸,眼中仿佛有一片自在天地,纹样选择上,比如花的姿态,我想要的姿态都是清贵的、干净的、不染尘俗的感觉,色系都选用温和的、典雅中国传统色系;在布料选择上,多选用高级的织金织银,不是浮夸的俗气的金银织,这样的布料要凑近看或者夜晚看,才发现其中奥妙,屈原和他的文字在我眼里也是这样,是沉在骨子里的贵气,不是浮表面的俗气;在香料选择上,我们一年四季都会在汨罗江畔寻香,我想在屈原笔下的土地,感受他走过的足迹,想象他当时的心境,去看看他笔下的香草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味道的,再回头去理解《楚辞》里他对特定香草的定位,比如为什么把荷花荷叶做成衣裳,为什么菊花掉落的花瓣是用来吃的,为什么木兰早上的露水是用来喝的。她手中的楚辞香囊仅仅一件精美细巧的非遗品,而是一份与屈原交流的不二凭证。

然而,复兴之路荆棘遍布,谈何容易。

绣娘凋零,技艺濒危,将汨罗香囊制作技艺申报为非遗项目的过程处处掣肘,彼时的汨罗香囊已经濒临失传,基本只见于文献记载和历史照片之中,抢救性保护工作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世人笑她守着针线不如去闯天地,她却以香草般的坚韧扎根乡野,遍访老匠人,记录口述史,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失落的针法香方。

成本过高,研发受阻,她坚持采取天然香料、手工缝制,每个香囊都严格品控、反复把关,以致研发、设计、原料等成本直线上升,价格自然比普通产品贵上不少,购买者对应也就少了许多。她却没有因销量不佳而降低半分质量,始终在设计上反复打磨,在品质上精益求精,我曾劝她,不要那么较真,赚的钱还不够你的成本,可得到的却总是一句我宁愿不赚钱也不能降低品质,转头又投入到香囊新品的研发当中。

那一刻,她不是一位90非遗传承人,也不是一位温婉江南女子,是一位对产品质量严苛到极致的匠人,在非遗的长河里留下向香而行的生动注脚。

一袭芳华,织就文化长卷。

十年筚路蓝缕,香囊终成非遗明珠。她将法国的香水瓶换成汨罗的香囊,创立芸美人品牌,创新九歌·诸神赐福”“楚辞香囊等系列产品,让香囊化作书签、车挂、香牌,走进都市人的案头与行囊;她带着研学课程走进校园,孩子们举起香囊齐声应答汨罗香囊的代言人是屈原时,她眼底泛起泪光——那是文化血脉重新跳动的声响。更令人动容的是,汨罗香囊漂洋过海,成为法国、澳大利亚游子手中的东方信物,让异邦人从一缕芳香中读懂《楚辞》的东方美学。

戴芸伊作为一名旅游专业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总不忘宣传家乡文化,我是教旅游的,全球因为文化IP热点带动城市知名度从而火爆出圈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现在做香囊,就是想要世人理解屈原、爱上屈原,从而来到汨罗、爱上汨罗。我希望汨罗这座城市的品位是高级的、是被人喜欢的,刚刚好,我们有这么备受关注的国际IP这么源远流长的香文化,只是尚待挖掘。汨罗香囊是汨罗文化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汨罗香囊制作技艺的本质就是要让更多人通过香囊这个信物,与屈子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汨罗这座城市产生文化认同。

如今,她仍奔波于展台与讲堂,短视频里素手调香的画面,让年轻人看见非遗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可以佩戴的诗意。

一脉馨香,氤氲千年求索。

南朝梁代大臣、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写道: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则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楚辞之所以能如此浪漫,是江山的帮助,而山林皋壤就是屈原孕育香草美人精神沃土

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李覯在《谴兴》中刘勰的诗进行回应:境入东南处处清,不因辞客不传名。屈平岂要江山助,却是江山遇屈平。屈原岂要江山的帮助呢,是江山遇到了屈原,其万物之美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戴芸伊站在汨罗江畔久久凝望,楚地的植物倒映在她坚定的眼眸中,宛若点点星河,愈加熠熠生辉。她掷地有声地说,汨罗是植物的旷野,汨罗江畔这片独特的江山汨罗成为当之无愧的楚辞源头而如今我要做的,就是让香囊如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般成为地域图腾。

屈原的笔下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楚地神灵,都是满身馨香、满庭芬芳的。哪怕他已经走了两千多年,我依然觉得屈原还在汨罗江畔,他一定很喜欢这里的江山,才选择汨罗作为魂归之处,大概因为这里遍地都是让他欢喜的灵草?或许他也希望化为江畔的灵草呢?戴芸伊认为,屈原是美的,但多数人通常只侧重文学上的美,没有理解他笔下的美、心中的美。用香囊作为美的媒介,把楚辞植物的姿态、颜色、味道呈现出来,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噢,《楚辞原来这么美!

这何尝不是新时代的香草美人叙事?她以香囊为舟,以香草为楫,载着屈原的香草美人精神穿越时空,在机械复制的时代守护手作的温度,在全球化浪潮中书写地域文化的自信。那些缝入香囊的江离秋兰,早已不仅是草木,而是汨罗江畔永不凋零的文化基因,是一个女子以青春为线、以热爱为针,为古老文明绣出的永生花。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锦绣未央,星河留芳。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取自《九章·橘颂》第一部分,译为:天地间最美的橘树,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通过对橘树拟人化的描写,表现对橘树风范的敬仰,实际是屈原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人格的表白。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但努力的人总会得到眷顾。CCTV-1《追溯端午香囊的渊源》、新华社《我是非遗传承人|端午》等节目特邀拍摄,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第七届中国青年好网民、湖南文旅新花YOUNG”优秀青年主理人、岳阳市巾帼英才等荣誉纷至沓来,汨罗香囊制作技艺202311月成功认定为第六批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戴芸伊也成了湖南省第十二届青联委员、岳阳市第九届人大代表,汨罗香囊和戴芸伊都找到了自己的奋斗方向。回望来时路,她笑靥如花,我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再多的艰难险阻都不怕,像深固难徙,更壹志兮一样坚守,像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一样耕耘,让汨罗香囊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暮色中的汨罗江流淌如诗,戴芸伊的香囊工作室灯火未熄,手在绣架上游走,针尖挑破晨雾,新勾勒的纹饰正等待被赋予灵魂。炉内的楚地线香缄口不言,案头的楚辞香囊静默不语,却仿佛听见屈子的吟哦与时代的潮声在此交汇,织就一曲传承与创新的永恒绝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界各地远道而来的客人都会喜欢美的东西,将楚辞香囊作为城市伴手礼,能将屈原之美传播地更远,楚辞香囊最大的意义在这里。她手中的五彩线,不再是寂寞交织的经纬,而是贯通古今的长廊,一端系着屈子佩兰的衣袂,一端连着山川做伴的锦绣,那些被香囊封存的文化基因,终会化作星辰,照亮更多追寻者的眼眸。

随翻涌江水而去的是跨越千年的鼓点,与徐徐春风共鸣的是岸芷汀兰的翠绿,汨罗用1562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楚韵汉风酿成了醉人的岁月沉香。

如今的汨罗,千年古韵在大街小巷落地生根,山野的香草与都市的霓虹紧紧相拥,随风摇曳的汨罗香囊与时光深处的《楚辞》遥相呼应,这座小城正以诗意的姿态,续写着香草美人的新篇章。

责编:王相辉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